第871章 封王,落下帷幕(1/2)
第二喜,诚国公府喜得嫡孙,小公爷升职做了父亲,走路都带关风,年节后回到军中,整个也是意气风发,有心
发生,这位令诚国公
痛的小公子,成熟了、也稳重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玉姬产子,狄族长老前来恭贺。
据说,原是准备了十辆驴车的礼物而来,一听说生的不是尊贵的酋,而是个赔钱货,长老的老脸当场垮下去一半,驴车也拉回去了一半。
其三,便是令整个大晏朝野,乃至全天下震憾的封王一事了。
……
光启二十四年正月十七。
雪后初霁,冰雪融化,光秃秃的树枝有鸟儿欢快地啼唱。
这一天是年节后的第一天大朝,光启帝在奉天殿召见群臣商议国事。
诚国公陈宗昶当庭请旨:五军都督、锦衣卫指挥使赵胤自小受先帝教哺,如同亲生,数年来为国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尤以光启二十二年抗击兀良汗图来犯、青山镇
碎邪丨教图谋,二十三年连
四夷馆藏尸案,狼
刺、双生鼓等多起大案,疫症时期更是兼任抗疫指挥,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银钱死最少的
,阻击了疫
,让大晏百姓免于灾难,可谓功勋卓著,理应加官进爵,大为封赏。
陈宗昶一提议,其余几个早已得到授意的,也纷纷附议。
自从张普一觉倒台,白马扶舟受伤后养伤不出,整个朝堂没有能与赵胤抗衡。
更何况,陈宗昶和龙椅上坐着的那位,打小就好得穿一条裤子,陈宗昶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这个除了打仗从来不过问朝中官员任免和勾心斗角那些倾轧之事的国公爷,不会无缘无故地提这个。
众臣心里明镜儿似的。
一看有带
,其他
等唯恐表忠太慢,抢着出例为赵胤
冠添功加赏。
光启帝端坐殿上,见状大为满意。
“众卿皆是国之柱石,今
纷纷上奏为东定侯请功,朕自是不敢怠慢……”
明明就是他想给赵胤封赏,偏生要赖到臣公们身上,好像是听从了谏言似的。
陈宗昶默默翻了眼睛,光启帝扫他一眼,面无表地沉思着,掌心扶住龙椅的扶手,摩挲片刻,目光在大殿的臣子们脸上扫来扫去,揪着眉
,仿佛思考了许久一般,突然捋须一笑。
“自古明君善从谏,朕也当效法先圣,听从众意,任唯贤。如此,那便敕封东定侯为锦城王,赐封地锦城。望愿从今以后,君臣一心,励
图治,立不世之功!”
奉天殿一片哗然。
都知道皇帝要封赏赵胤,谁敢相信居然给他封了个王?
历朝历代,公爵都是极少的,一般都只有开国时,随太祖打天下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才有资格被封为公爵,到儿子也就成了侯。像诚国公、定国公这种父子两代都为公爵的家族,少之又少,除去开国年代,一般
能做到侯爵的位置基本已是顶天。
王是什么概念?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终于有老臣坐不住了。
几个窃窃有声,户部尚书杨荣出列。
“启禀陛下,封异姓为王,自大晏立国以来,从无先例。”
不待皇帝说话,陈宗昶虎眼一瞪,“同姓。”
“这……”杨荣汗颜。
谁不知赵胤本该姓夏的?
杨荣拱手道:“东定侯虽得先帝赐姓,但赐姓不等同于帝姓。老臣以为,此事无先例可循,陛下贸然旧制,恐会为朝廷将来行事埋下隐患。”
陈宗昶捋袖子:“你这老东西,怎么说话的?是在指责陛下是昏君吗?”
光启帝摆了摆手,示意陈宗昶闭嘴,向杨荣问道:“依卿所言,朕当如何封赏?”
杨荣连忙道:“加官进爵,金银府邸,美玉器,丝帛财宝,东定侯都受得起。”
哼!光启帝看着这老臣,沉思片刻,“如此说来,杨卿是认为东定侯受不起王之封赏了?”
杨荣脊背隐隐发着冷汗,他其实是有些惧怕赵胤的,但身为朝廷重臣,岂能因为自己害怕,就不思皇恩,眼睁睁看着陛下受蒙蔽,祸
朝纲?”
杨荣跪拜,声如洪钟地道:“臣,确有此意。”
“哈哈哈哈哈……”
光启帝突然发出一声大笑。
“卿请起。”
杨荣硬着皮道:“老臣
受皇恩,不敢渎职。若陛下不听老臣之意,老臣便长跪不起。”
这些老家伙动不动就使这一招。
光启帝眉皱了皱,随即哼声,笑了起来。
“李明昌。请先帝遗旨。”
李明昌应声:“是。”
奉天殿噤若寒蝉,好一会儿才传来吸气的声音。
众臣面面相觑,不敢轻易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