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观众反响(1/2)
密歇根州雪柏德镇,魏特琳墓地,张纯如静静地站在魏特琳墓碑前,脸上挂着浅浅地微笑。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在魏特琳的墓碑上,用汉字隶书工整的写着四个汉字“金陵永生”。张纯如站的地方正好面对太阳,灿烂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整个都被阳光染得金黄一片,就好像天使降临。
耶鲁图书馆,一个工作员拿起一个档案袋放在书架上。镜
切到书架上,档案袋上标明,这是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的手稿。中景镜
,与张纯如手稿并排在一起的是《魏特琳
记》和《拉贝
记》。大全景,宽敞明亮的巨大房间中,一排排书架就像多米洛骨牌似的整齐排列着,上面是浩若烟海历史资料。
现场记者和观众都明白这个镜的意思,张纯如在捍卫历史真相的同时,她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李安、贾樟柯,以及众多的中国记者都想起张然一直说,中国
的最高追求是青史留名,张纯如无疑是做到了!
电影到此结束,在淡淡的音乐声中,张纯如他们的真实照片出现在大银幕上,同时出现在银幕上的还有他们后来的介绍。
张纯如:2003年4月28,张纯如出版了她的第三本书《美国华裔史录》;2004年11月9
,于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用手枪自杀。
约翰-拉贝:1950年拉贝于柏林逝世,记资料由他的孙子保存。1997年拉贝的墓碑由柏林搬到南京。
明妮-魏特琳:1941年5月14自杀。 1999年,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提出了在校园内建立魏特琳的塑像。2002年12月12
,魏特琳的雕像安放在在原金陵
子学院前的绿茵中。
程瑞芳:1940年从金大退休,1946年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供证词,1969年在武汉去世。2001年《程瑞芳
记》被发现,这是第一部由中国
以亲身见闻记录侵华
军南京
行的
记。
约翰-马吉:1940年约翰-马吉返回美国。1946年,马吉远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南京大屠杀作证,1953年在家中病逝,1993年约翰-马吉的部分记录片被发现。
乔治-费:1938年回到美国,多次进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演讲。1945年12月后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地区副主任。1946年出席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审判。1979年在加州家中病逝。
罗伯特-威尔逊:1940年离开南京,并加美军,作为军医参加对
作战。1946年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威尔逊东第一个出庭作证。与他一同站上证
席的还有他亲手救治过的幸存者,梁庭芳,伍长德……
紧接着,大银幕上出现了约翰-马吉、罗伯特-威尔逊等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军南京大屠杀作证时的纪录片片段。
这些真实的影像再次击中观众的内心,告诉们电影中发生的一切不是故事,而是一段鲜血淋漓、让
痛彻心扉的真实的历史。许多观众难以控制自己的
绪,眼泪再次滚滚而出。
斯科塞斯心里有些感慨,张然不愧是张然,这部电影是传记片,但又不是普通的传记片。一般导演拍传记片,往往都是描述物的生平,讲述
物的成长,但《正义天使》并不单如此,电影通过张纯如他们三个的经历来讲历史真相的掩盖与维护。整部电影其实是一场跨越了六十年时空,对南京大屠杀真相掩盖和维护的较量。张然拍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在引导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这个信息
炸,各种虚假信息泛滥的时代,对这个问题思考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李安觉得整部电影三个主公对待真相的态度是最有意思的,在电影中魏特琳对于历史、对于真相并没有考虑太多,但她写的
记却成为了控诉
军
行的铁证;拉贝对历史和真相的维护比较主动,不但参与了将约翰-马吉拍摄影片送出南京的行动,而且将自己的
记整理出来,作为
军的罪证;张纯如是三个
中最积极主动的,南京大屠杀本身与她没有太大的关系,她是主动走进这段历史,并开始为这段在西方被遗忘的历史奔走呼号。他们虽然态度上有所不同,却他们共同维护了这段历史的尊严。
贾樟柯一直以为正义天使指的是张纯如,但看完电影他才明白,正义天使不光是张纯如,也不光是魏特琳和拉贝,程瑞芳、韩湘琳、约翰-马吉、乔治-费、以及邵子平他们这些捍卫了公平正义、捍卫了历史真相的都是正义天使,就连张然自己也是正义天使中的一员!
约翰-马吉等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的录像播放完毕,字幕开始在大银幕上飞快地划过,但现场依旧一片安静,观众都陷
在沉思和感伤中。悠扬的钢琴声体贴
微,就像春
午后的阳光,带着暖意,抚慰着观众的内心。
斯科塞斯第一个站起来,双手用力地拍在一起,清脆的掌声在空旷的放映厅里显得有些孤独;随后李安和贾樟柯站了起来,用来拍着手;紧接着现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