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烛影斧声(4/4)
的这种做事风格,他会让赵德昭长期存在吗?事实果如所料,赵光义继位,赵德昭只存在了三年,就连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也没活过二十三岁。
更有学者扒出赵光义没有参加陈桥兵变的事实:“上初自陈桥即帝位,进兵城,
先报曰:‘点检已作天子归矣!’时后寝未兴,闻报,安卧不答,晋王辈皆惊跃奔走出迎。”陈桥兵变时,赵光义跟着母亲杜氏在一起,听到赵匡胤得手了,才敢跳出来迎接报信者。
这里面就有意思了,兄弟两个,一个极力想洗白自己,说自己是黄袍加身是被的,
非得已;一个总想把自己加进去,好像只有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才算是老
部,无非是想向世
证明,这大宋江山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伟毛公曾这样评价赵光义:“不择手段,急于登台”、“赵匡义小
”。毛公给太祖赵匡胤的评价是“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将他与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提到了同一个高度。
然而,历史总会要翻篇的,赵匡胤驾崩,留下千古谜团。没了英明神武的宋太祖赵匡胤,大宋这艘巨,还是要继续迎风
,驶向远方。
国不可一无君,开宝九年(976年)十一月二十
清晨,大宋的晋王赵光义,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二十一
,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依照王朝礼数规定,为了表示对先皇的哀悼与尊重,新皇即位后在本年中,仍要沿用原有年号,一年后才可自主改元。赵光义完全不顾及这些,虽然离公元977年的没几天了,继位当,赵光义就将年号改为太平兴国。
此时的北汉战场,宋军与契丹铁骑激战正酣,难解难分。潘美突然接到宋太祖赵匡胤驾崩的噩耗,不由得悲从中来,禁不住痛哭失声,众将一筹莫展,六万宋军,顿时全无斗心。全军大悲,这仗没法打了,党进只得命高挂免战牌。
潘美致书新皇赵光义,请求撤兵,赵光义刚刚舒展的眉,又一次紧锁起来。
(本章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