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雷峰悲歌(4/5)
名言。”
“有国百年心愿足”,钱俶恍然大悟,吴越的归宿,原来祖父早有明示。让江南十四州,五十五万百姓,百年不知兵戈,富甲一方,自己的祖辈、父辈、兄长都做到了。
一念戈玉碎,一念繁华永续。佛说,“我不
地狱谁
地狱”,只要能护国佑民,确保吴越百姓和土地免于陷
战
,自己忍辱负重,也不算辱没祖宗,如此付出是值得的。
计划没有变化快,钱俶回来刚半年,汴都天塌了。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夜,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饮酒,二十
清晨,刚刚五十岁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被发现猝死在万岁殿中。
宋太祖一夜之间离奇驾崩,二十清晨,他的弟弟赵光义在东京继位做了皇帝,是为宋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得到消息的钱俶,顿时有些怅然若失,内心感到无比的伤感和唏嘘,他的心,赵匡胤能懂,他也懂赵匡胤。如今大宋换了天子,吴越的未来,似乎又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 纳土归宋
宋太宗赵光义继续按照太祖赵匡胤的大政方针行事,即位三个月,即授予吴越王钱俶尚书令兼中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衔,下诏表彰,要他牢记大宋皇帝对他的恩宠。
太平兴国二年(977)正月,钱俶派七子钱惟演带着价值几万两白银的贡品,进京庆贺新帝即位。
正月十八,吴越国王妃孙氏薨,朝廷遣给事中程羽到杭州吊唁,谥王妃曰皇妃。
为了践行当初跟太祖皇帝的三年来朝之约,太平兴国三年(978)正月,钱俶决定再次朝,觐见宋太宗。
离开钱塘前一,钱俶祭别祖先陵庙,失声痛哭道:“刑、儿不孝,不能守祭祀,又不能死社稷。”子孙钱俶不孝,不能长守祖宗基业,又不能以死报国,前往汴京,前途未卜,对不住列祖列宗。
赵光义派遣四方馆事梁迥,前往淮西迎接钱俶,接着又派遣钱俶的长子镇海、镇东节度使钱惟濬至宋州迎省。
钱俶京后,齐王赵廷美在迎春苑设宴招待钱俶一行,接着在崇德殿晋见太宗赵光义,太宗赏赐给他大量衣帛财物。当天,在长春殿赐宴,钱俶的臣子吴越宰相崔仁冀等
全部作陪。
太平兴国三年(978)四月,割据漳州和泉州的陈洪进采纳幕僚南安刘昌言的建议,赴开封朝觐见太宗,上表献所管泉州、漳州两郡及其所辖一十四县(含莆田、仙游、同安三县),户十五万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一万八千七百二十七,结束割据,归顺大宋。至此,大宋正式统一福建全境。
陈洪进主动纳土归降,南方只有自己吴越一国,独木难支,钱俶顿感时局对自己不利。五月,钱俶上表献出所掌甲兵,接着又上表要求罢去所封吴越国王之称,并解除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请求回归吴越,太宗不许。
宰相崔仁冀道:“朝廷的意思是要陛下出两浙土地,若陛下不答应,势必要大祸临
。”左右僚佐极力反对,钱俶道:“其他条件都可答应,唯纳土一事不可行。”
崔仁冀厉声道:“如今为刀俎,我为鱼
,若不如此,谁有良策能使陛下脱离险境?”众僚皆无言以对,哭道:“吾王不归矣!”
钱俶无计可施,只得上奏宋太宗赵光义,表示自愿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正式“纳土归宋”。
钱俶呈上表章,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数献给宋朝,促成中华统一。
太宗赵光义在崇元殿正式接受了钱俶的归降,赐封钱俶为淮海国王,其子钱惟濬为淮南节度使,钱惟治为镇国节度使,崔仁冀为淮南节度副使。
纳土归宋,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当时,长江以南,唯独吴越国治下百姓免于燐青骨白之苦,避免了生灵涂炭。
苏东坡为此赞叹钱俶道:“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清乾隆帝下江南时,也曾写诗赞其为“端因识时务,可以号英雄。”
吴越国从唐景福二年(893)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算起,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国除,历经五主,前后共存八十六年。
说个后话,钱俶宋,曾先后受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秦王,均属荣誉称号,无实权。
后来,宋室南渡,能在吴越国都杭州偏安一隅,得到吴越百姓的拥戴,赵宋享国祚三百余年,跟赵匡胤当年和平解决吴越的善心善举,功莫大焉。
十年后,端拱元年(988)八月,钱俶六十大寿,赵光义派前来庆贺,钱俶与朝廷的贺寿使者宴饮至夜幕。当夜,钱俶突然
毙而亡,因为死得蹊跷,有
怀疑他是被毒杀而死。
太宗罢朝七,以示哀悼,遣太中大夫、尚书工部侍郎郭贽持节册命,追封钱俶为秦国王,谥号忠懿,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