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李煜入京(3/4)
曰:
“上天之德本于好生,为君之心贵乎含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自离之云瘼,致跨据之相承,谕文告而弗宾,申吊伐而斯在。庆兹混一,加以宠绥。
江南伪主李煜,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惟乃先父早荷朝恩,当尔袭位之初,未尝禀命。朕方示以宽大,每为含容。虽陈内附之言,罔效骏奔之礼,聚兵峻垒,包蓄彰。朕欲全彼始终,去其疑间,虽颁召节,亦冀来朝,庶成玉帛之仪,岂愿
戈之役。蹇然弗顾,潜蓄
谋。劳锐旅以徂征,傅孤城而问罪。洎闻危迫,累示招携,何迷复之不悛,果覆亡之自掇。
昔者唐尧光宅,非无丹浦之师;夏禹泣辜,不赦防风之罪。稽诸古典,谅有明刑。朕以道在包荒,恩推恶杀。在昔骡车出蜀,青盖辞吴,彼皆闰位之降君,不预中朝之正朔,及颁爵命,方列公侯。
尔实为外臣,戾我恩德,比禅与皓,又非其伦。特升拱极之班,赐以列侯之号,式优待遇,尽舍尤违。可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仍封违命侯。而其钦哉!毋再负德!”
亡国国君李煜受诏,如同丧家之犬,惶恐谢恩。
赵匡胤封李煜为违命侯,名义上是侯,还是个违抗君命的侯,实则是一个享受高级待遇的亡国。
赵匡胤对李煜的的子弟和臣僚,皆释罪录用,封爵不等。
赐封李煜妻小周后为郑国夫;李煜的儿子李仲寓赐封左千牛卫大将军;弟弟李从镒赐封左领军卫大将军;李从谦赐封右领军卫大将军;李从度赐封左监门卫大将军;李从信赐封右监门卫大将军;侄子李仲远赐封右骁卫将军;仲兴为右武卫将军;仲伟为右屯卫将军;季
为左武卫将军;仲康为右领卫将军;仲宣为监门卫将军。仍赐其弟侄宅子一套。
赵匡胤又独自召见张洎,一见面就责问道:“都是因为你教唆李煜不要投降,致使战事僵持到现在,双方损兵折将,你该当何罪?”于是命取出张洎的亲笔书写的调兵遣将的“蜡丸书”对证。原来是围城之
张洎
拟的诏书,是用来号召江上救兵的蜡丸书信。
张洎磕请罪道:“这信确实是我写的,然而一条狗总是会向那些主
之外的陌生
吠叫,我既食
之禄,自当忠于其事。这不过是其中一件事罢了,其他还有很多。我今天如果被赐死,也是我作为臣子的本分。”
赵匡胤见张洎说话面不改色心不跳,他赏识忠臣,觉得此可用,便说道:“你很有胆量,我就不治你的罪了。今天你侍奉于我,还要拿出当初的那
子忠诚劲。”当下任命张洎为太子中允,过了一年多,又让他分管刑部。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到了东京,加上南汉的刘鋹、荆南的高继冲,湖南的周保权,四个搓麻正好够一桌了。
宋亡了他的国,可是他的词却征服了宋。在东京,李煜开启了自己成为一代词帝的哀怨悲切时光。
◆ 何必使相
曹彬宫觐见,名帖上自称“奉令到江南办事回来”。
当初,赵匡胤派遣曹彬攻打南唐时,曾经许诺:“克之还,必以使相为赏。”就是说曹彬得胜归来,就让他出任使相,即宰相兼节度使,这可是大宋最高的官职。
副帅潘美预先向曹彬表示祝贺。曹彬道:“不能这样说,这次行动,完全仰仗天威,遵照朝廷战略部署行事,才能成功,我又有什么功劳呢?何况使相是极品,哪是随便就能赐封的?”
潘美道:“你怎么这么说?”
曹彬道:“太原(指北汉)还没有平定啊!”
曹彬猜得没错,举行献俘仪式时,赵匡胤对曹彬道:“今方隅未平者尚多,汝为使相,品位极矣,但是刘继元还没有攻灭,这使相一职还是暂且缓缓,更为我取太原。”
听见这话,潘美看着曹彬偷笑。
赵匡胤发觉后,责问潘美为何发笑,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按实回答。
赵匡胤也大笑起来,下令给曹彬赐钱二十万。
曹彬退朝后,他把这些钱铺满自己书房,慨叹道:“生何必作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言下之意,当大官最终的目的也不过是多得钱。如今已经得到了许多钱,又何必要当使相呢。
二十万钱到底有多少呢?也就是二百贯铜钱,等于二百两银子。
打赢一场灭国战争,而且是实力最强的南唐,只给家二百两银子的赏赐,老赵也真够节省的。
不久之后,曹彬被任命为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都被大宋出兵平定了,诸王北归,天下思定。李煜说得没错,唇亡齿寒,“今无我,明
岂有君?”为了实现天下一统,对独霸江浙闽地的吴越国,赵匡胤肯定不会听之任之。
面对强大的宋氏集团,吴越王要想独善其身,免遭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