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兵临城下(2/4)
军渡江创造了机会,留足了时间。
虽说如此,李煜还是派天德都虞侯杜贞领步兵一万,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水军一万
合兵御敌,要求他们想办法拆毁宋军的浮桥。
浮桥试架成功,曹彬中路大军未做停留,连克芜湖、当涂二县,迫近采石矶。
南唐方面,马步军副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率两万唐兵凭险据守。曹彬挥师奋击,大采石守军,生擒杨收、孙震,缴获大宋之前赠送给南唐的战马三百余匹。
开宝七年(974)闰十月二十三,曹彬大军攻占采石矶,扫清了在采石矶架桥的一切军事障碍。
十一月九,陆万友奉诏护送浮桥至采石矶,曹彬当即命熟知采石水文地理的樊知古主持架桥。此时正值长江枯水季节,采石横江一带
平滩浅,浮桥移置十分顺利,竟“三
而成,不差尺寸”。
这是史上第一座长江大桥,设计师:樊知古,建造者:赵匡胤。
采石矶长江浮桥架成后,曹彬迅即传令在长江西岸集结待命的潘美,“率步兵渡江,若履平地”。随后,马军也全线渡江。
◆ 疯狂的歼灭战
宋军在采石矶紧锣密鼓地渡江之际,东路进攻的吴越军,也将常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攻占利城寨(今江苏江)。
面对强大的来犯之敌,陈乔、张洎又向李煜献策,要求坚壁清野、固守金陵,以拖垮长途奔袭的宋军为防御策略,李煜觉得可行。他下令全城戒严,停止使用大宋年号,改为支纪年。
李煜遣使质问吴越王钱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说以唇亡齿寒之理,“今无我,明
岂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赏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钱俶不答,将李煜书信上
到赵匡胤那里。
曹彬中路大军抢占了采石矶要隘,长江浮桥,让宋军增兵和转运军备通畅无阻。前方就是金陵,宋军在采石矶驻扎下来。
潘美率北路步骑兵与曹彬中路大军胜利会师后,立即向南唐发起猛烈进攻。中路、北路、东路,三路征唐大军一路告捷,宋灭南唐之战,就此进白热化阶段,南唐陷
危机存亡时刻。
南唐这边,天德都虞侯杜贞率领的一万步兵在新寨(今江苏江宁附近)与曹彬大军遭遇,镇海节度使郑彦华为了自保,坚持按兵不动,见死不救,结果可想而知,杜贞全军溃败。
十一月下旬,宋军在新寨大败杜贞、郑彦华这两路南唐军,缴获战舰三十艘,连克白鹭洲和新林港。
宋军全线出击,在金陵与采石矶之间的秦淮河流域,展开了全面的歼灭战,消灭南唐一切生力军。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正月初三,都监田钦祚率军攻克与金陵成掎角之势的重镇溧水,击败南唐军一万余,斩其主帅李雄等五
,擒裨将二
。
正月十七,曹彬号令三军,兵锋直指南唐都城金陵。
南唐水陆军十余万前依秦淮河、背靠金陵城,列阵防守,背城一战。为抢占先机,潘美不待渡河的船只到达,率部强行趟过秦淮河。
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李汉琼也率部渡过秦淮河,李汉琼见唐军水寨沿河排布,便命用大船装满芦苇,顺风纵火,上演新版赤壁之战,火烧唐军连营十几里,一举攻克唐军水寨,歼灭南唐军数万
。
南唐军再次反击,企图溯江而上夺取采石浮桥,潘美带军截杀,俘获神卫都军郑宾等将领。
正月二十,赵匡胤命京西转运使李符益调运荆湖军粮到江宁城下,补给前线将士。宋军乘胜追击,对虎踞龙蟠的金陵形成合围。
◆ 围点打援
虎踞龙蟠的金陵,多出亡国国君,颇遭到后世非议。
第一代在金陵立国的是三国时的东吴,演绎一出“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的吴后主孙皓,白棺白马,素车素服,衔璧牵羊,
袒面缚出降。洛阳宫里,吴后主举着酒杯劝晋武帝司马炎将进酒,慷慨作诗:“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南朝代齐建梁的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专事衣冠礼乐,身无他过,终起侯景之,家
国亡,饿死在景阳楼下,子孙皆为侯景杀戮俱尽。
陈朝后主陈叔宝,沉湎酒色,醉生梦死,荒废朝政,醉心诗文和音乐,金陵城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张丽华处死,陈叔宝被掳长安。
李煜是第四个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他完全是孙皓、萧衍和陈叔宝的附体,接受了山河社稷,护不住国土家邦,贪一场风花雪月,尽负了琴瑟琵琶。半世荣华,半世流离,风骨傲然,墨染成殇。
宋军兵临城下,李煜成了瓮中之鳖。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戈?” 一边是鼓角争鸣,兵士枕血,一边是彷徨哀怨,沈腰潘鬓消磨。李煜能做的只有浅吟低唱,佛号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