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孟昶之死(2/3)

日,则召花蕊夫人入宫中,而昶遂死。”这里面也传达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宋人已经习惯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

孟昶这是怀色其罪,蔡绦将花蕊夫人入宫和孟昶的死,划上了因果等号,明确地告诉世人,太祖就是因为“强占”了花蕊夫人而杀害了孟昶。

在大宋,也只有蔡绦敢这样写,因为他爹是大奸臣,权倾朝野。由此可见,在大宋,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只不过都不敢说罢了。

后来,南汉的亡国国君刘鋹,也被押解到了东京。

赵匡胤设宴,有太监端上一杯酒,刘鋹立即就跪下了,痛哭流涕,道:“陛下啊,这杯酒我不能喝啊,你看我都投降了,现在活着就是托您的福,我只要能做个大梁的布衣百姓就行了,还请陛下成全我,这杯酒我是真的不能喝啊!”。

刘鋹为什么不敢喝?孟昶是怎么死的,他不可能没听说。同为亡国国君,前车之鉴,要想好好活着,这杯酒说什么也不能喝啊。

赵匡胤二话没说,端起刘鋹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刘鋹一看不是毒酒,顿时尴尬了。刘鋹也不想想,你老婆又不是花蕊夫人,你担心个锤子!

这也说明了一点,刘鋹也是认为孟昶是喝了赵匡胤的毒酒而死的。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有着不一样的雄心壮志的千古一帝,赵匡胤有这么烂吗?有太多的文人墨客不认为赵匡胤会这么干

赵匡胤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国家统一大业,才刚刚进行到一半,此时杀掉孟昶后果很严重,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

第一、对民族团结不利,对大宋的统治不利,孟昶一死,只会激怒两川军民。

第二、对以后的统一大业不利,一投降就被弄死,哪个国君还敢投降,为了社稷,为了保命,后面的国君只会选择血拼到底,为了统一大业,大宋不知要多死多少兵将,这笔账,赵匡胤肯定能算清。

如果赵匡胤是个花心大萝卜,在千里送京娘的路上,孤男寡女天天在一起,那京娘虽然不是国色天香,也是颇有姿色的,否则两个强盗也不会互不相让,抢作己有了。二十岁左右的赵匡胤能够把持得住,说明他也是个侠骨柔情的真豪杰。

刚刚灭掉后蜀,为了得到一个女人,一个有夫之妇,就杀了人家老公,而且还是蜀国之主,有着百万粉丝的孟昶,赵匡胤没这么不理智,江山美人,他爱的肯定是江山。

当了皇帝之后的赵匡胤,天天想的是国家富强和民族统一。翻遍史籍,没听说他搞过什么选美大赛,评什么“东京小姐”,也没听说过他有过什么绯闻。

为了一个“他人妇”,就下毒杀人,显然这不是赵匡胤的风格。作为一个有着侠义之风的马上皇帝,他更喜欢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倒是有一个人喜欢下毒,那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如果怀疑孟昶是被毒死的,赵光义的疑点最大。因为,下毒似乎更是他的惯用伎俩。

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被他毒死的,李煜死后,小周后就被赵光义给收了;

吴越王钱镠也是被赵光义毒死的;

还有赵匡胤在和赵光义喝了一顿酒之后当夜就龙驭归天,天不亮,赵光义就继位了,这不能说不蹊跷吧。

为了得到花蕊夫人,赵光义似乎更有点猴急。

花蕊夫人一到东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赵光义首先警告自己的哥哥,花蕊夫人是个“红颜祸水”,你不能被她迷惑了,否则对江山社稷没好处。

本指望除掉孟昶,花蕊夫人就是自己的了,没想到老大捷足先登,他心里这个气啊。

在花蕊夫人成为赵匡胤的妃子之后,赵光义曾在背地里偷窥花蕊夫人,被赵匡胤发觉了,气得老赵捞起身边的玉斧,一斧子扔过去,赵光义十分狼狈地走开了。

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

在一次射箭派对上,赵光义张弓搭箭,一箭将花蕊夫人射死。理由只有一条:担心兄长沉迷美色,耽误国事,所以辣手摧花,将花蕊夫人杀死,这是帮着兄长“清君侧”,希望兄长能及时醒悟。

赵匡胤心知肚明,但是看在同袍手足的份上,没治他的罪,因此,怀疑是赵光义毒死孟昶的,大有人在。

也有说孟昶是自己病死的。

《锦里耆旧传》记载,孟昶从成都来到东京后感到身体不适,赵匡胤派人给他医治,病情越来越严重,从这点看来像是病死的。

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其它的文献典籍记载孟昶生病的事,而且之前,孟昶也没有得病的征兆。

孟昶死后,李太后表现相当反常。儿子死了,她一声也没哭,一滴眼泪也没掉。如果孟昶是病死的,老太太能不哭吗?

她在孟昶的灵前洒酒于地,道:“我既然不能为社稷而死,那么苟活在世上也是种耻辱,我之前一直忍着不死,是因为你还活着,现在我已经没有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