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平叛淮南(2/3)
不足与谋事,他给了李重进八个字的建议:“养威持重,未可轻发。”李重进果然上当,李筠于四月起兵反宋,六月兵败,自焚而死,李重进错过了夹击的绝佳战机。而李筠到死也不知道,李重进竟然要和自己联手对付赵匡胤。
李重进败就败在被翟守珣这个小物给忽悠了。
李重进为什么没到掏心掏肺的朋友呢?估计跟他的自我优越感,盛气凌
有很大关系。就是说他太高冷,一般
跟他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他也没什么可靠的朋友。在这一点上,他跟赵匡胤实在无法相比。
在李重进眼里,没有什么是钱跟权利摆不平的;在赵匡胤眼里,没什么事能阻止他为朋友两肋
刀的,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李重进没啥朋友,只能无路可走。
◆ 南唐靠不住
当其他地方的节度使都陆陆续续进京面圣的时候,李重进心里更慌了,他觉得这回老赵真的要收拾自己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
他给南唐国主李璟写信,要求南唐和他一起发兵,联合对抗赵匡胤。
这一步棋他又走错了。
你想啊,周世宗柴荣三征南唐,拿下江北十四州,最能打的就是赵匡胤。为此,李璟曾经重金贿赂赵匡胤,可家老赵不吃这一套,全都
公了。
这回老赵自己上皇帝了,李璟当然知道自己得罪不起,正好要表现表现,他立即派
快马加鞭,把李重进的反信送给了赵匡胤。
李重进最悲催的两件事就是写了两封信,结果这两封信都到了最不该到的手里。
赵匡胤一见李重进的反书,正好让他师出有名。
他知道,灭了李重进,天下就没有再敢造他的反了,杀
骇猴,继李筠之后,李重进就是这第二只“
”。
◆ 一城
建隆元年(960)九月,李重进扣留大宋使者,在扬州宣布造反,重新启用后周显德纪年。
赵匡胤想征求一下赵普的意见,“则平,你怎么看?”
赵普道:“急攻亦取,缓攻亦取,兵法尚速,不如速取之”。
赵匡胤觉得很有道理,决定速取,于是下令削夺李重进所有官职爵位。
十月,赵匡胤宣布御驾亲征。
以皇弟赵光义为大内都部署,吴廷祚为开封留守,吴庆余为副留守。
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王审琦为副手,李处耘为都监,宋延渥为都排阵使,率禁兵先行出发。
赵匡胤乘战船出东京,沿汴河东进,“百司六军并乘舟东下。”水路大军,浩浩,千帆竞进,百舸争流。
石守信统率先锋大军,一路兵不血刃,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杀到扬州城下。
他不着急攻城,他要把这最出彩的一笔,留给皇上去点。
十一月八,赵匡胤的御舟到达汴河
淮处泗州(州府驻地在今安徽泗县)。然后,赵匡胤舍舟登陆,“命诸将鼓行而前”。
从泗州到扬州,宋军一路敲锣打鼓,大造声势,赵匡胤属于那种典型的不按套路出牌的。
很多进山的,为了驱赶蛇虫野兽,喜欢敲击木
或铜盆;有些
夜里睡不着觉,喜欢放鞭炮驱邪。
赵匡胤敲鼓而行,大有“敲山震虎”之嫌,无非是要告诉那些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向李重进的将官,别造反,造反必被诛。
你敢挑战朕,朕会让你死得很难看,李重进就是你们的下场。
双十一,宋军到达扬州城下,赵匡胤督军攻城。
结果,扬州城那么坚固的一座城池,一天就被宋军攻下。
李重进的造反连李筠还不如,都没有正儿八经地跟赵匡胤一仗,就这样折戟沉沙了!
他无奈地仰天长叹道:“我有愧于周太祖之恩也!”
言毕,举家自焚。
不赴死,他还有第二种选择吗?
在李重进死之前,有提议杀掉赵匡胤派来的特使陈思诲,发泄一下心
之恨。李重进道:“我现在全家都要投火自杀,杀了他又有何用。”
虽然李重进没有下令杀陈思诲,但陈思诲最终还是死于军之中。
可能是赵匡胤恨透了李重进,也可能是为陈思诲报仇,或许是为了斩除根,进城之后,赵匡胤大开杀戒,将与李重进稍有关系的数百
悉数斩杀!
这事在赵匡胤的生涯里是没有过的。你品,你细品,空气中是否有一种羡慕嫉妒恨的糟酸味道。从此世间再无李重进,现在是大宋进行时。
泗州刺史的张崇诂曾向李重进谏言,让他养兵蓄锐,加固城墙。
赵匡胤下诏立即逮捕张崇诂,将其斩杀于市,没其家财。
那个间谍崔守珣,自然得到老赵的特别关照,被提升为殿直官,不久后再升任大内供奉官。
办完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