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本草(1/2)
许阳也苦笑着摇了摇
。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他是从后世来的,自然知道今年挖出了东汉古墓,也证实了东汉时期的剂量。同时他也知道李老最常骂的两个古
,一个是李时珍,另外一个就是朱丹溪。
朱丹溪的话,是学术之争。
李时珍,这就是真坑爹了。
在普罗大众心里,历朝历代的中医之中,李时珍的名声仅次于华佗和扁鹊。如果论及中医药著作,普通
也只能说出来一个《本
纲目》。
但实话实说,《本
纲目》在中医
眼里看来,真的挺一般的,甚至挺嫌弃它的。
为什么呢?
因为书里面有大量的臆想和迷信的东西,比如孕
不能吃兔
,不然生出来的孩子会有兔唇;还有鱼刺卡喉咙,可以用渔网烧成灰,冲水喝下去就能消鱼刺。
还有元宵节从富
家里偷一盏灯出来,放在床下,可以治疗不孕症。诸如此类各种
七八糟的,什么
屎猪屎,什么魂魄
药!
他的《本
纲目》仅仅只是对前
的本
稍稍归纳了一下,同时录
了大量的道听途书的,甚至是臆想的东西。
李时珍脑子一抽抽,就什么东西都敢往里面塞,而且他是只录不验,这里面的药他都是没有验证过的。
历代录著本
的书目有很多,在中医
眼里,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神农本
经》,《本
纲目》真上不了台面,甚至可以称它为民间
七八糟偏方大全。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普通
只知道《本
纲目》呢?
这主要是达尔文曾经夸奖过它,所以在近代民国时期,很多开明
士就开始捧这本书的臭脚了。
他们虽然反对中医,但是他们觉得中医药还是一座宝库的,尤其本
纲目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
这个论调是不是很熟悉,跟现在一模一样。去翻翻网上那些中医黑的评论,都是这个话。
再到后世,编撰教科书的
把本
纲目和李时珍编
了教科书,还说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

山老林,一一给前
勘误。
他自己都错的没边了!
再到现在,《本
纲目》几乎已经沦为骗子专用了。
那种蒙骗
的保健品,一定都会说本
纲目里面记载这个药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又根据现代科学药理研究又怎么样怎么样……非常的中西结合。
其实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不是《本
纲目》。他的贡献是在脉学上,《频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都非常好。
《本
纲目》除却瞎编,另外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古代剂量的考证上。李时珍连药
都不去检验,就更别说花心思去考证古代剂量。
所以他又脑子一拍,非常简单地认为古之一两,为今之一钱。好了,一下子仲景古方里面的剂量
降了好几倍,理论上降到了原方子的五分之一。真正使用起来,剂量只到原来真实用量的十分之一。
当然了,也不是李时珍一个
这么认为的,当时明朝那一批中医都是这么认为的。那为什么老骂李时珍呢,嗨,还不是因为他最红嘛。
而且他还非要跑去修本
,什么是本
?就是现在的药典,这是需要厘定剂量的,你剂量弄错了,不骂你骂谁啊?
在明朝之后,中医用药一下子就变得轻灵起来了。这样固然不会造成大错,但也治不了危急重症了。
以至于到明朝后期,
发瘟疫。中医
悲哀地发现,伤寒论的方子救不了
,医圣传下来的方子竟然一点用都没有了。
在这种已经绝路的时刻,中医
凭借大毅力又踏出了一条新路,他们在仲景经方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更改,同时衍生新的理论,时病学派由此而兴。
只是医圣的绝学早已蒙尘!
近代中西医之争,中医彻底输掉了急重症领域,沦为了
熟知的慢郎中!现在甚至都快沦为保健医学了。
所以这就为什么,真中医都不喜欢听与时俱进拥抱现代科学这个词。因为中医身后有一座巨大的金山,只是蒙了尘而已。
中医不应该往前看,而是要往后看。
李老不过是在这金山上挖了几锄
,就已经牛成这个样子了。他治疗急重症,不仅见效比现代医学更快,预后也远高于现代医学。
而李老就是最典型的古中医学派的拥趸,他学宗伤寒,师法仲景,只用六经八纲辩证。他正是因为堪
了剂量一关,才有了今
的成就。
谁说纯中医比不过西医的?谁说非得要与时进俱,中西结合的?
……
李老在骂完李时珍之后,也渐渐冷静了下来,他突然扭过
问许阳:“既然古代剂量已经勘误过来了,那药典……”
话没说完,李老自己却是顿住了。
“唉……”许阳也叹了一声。
尽管古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