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上百年】(3/4)

由于明代整个东北地区是没有行政机构的,那时居民,主要是蒙古和汉族,自然就成为卫所系统所辖的一部分了。

在西北陕甘宁地区,废原来的地方编制,建立土卫所的况比较多。

原来的官员被任命为卫所官员,称“土达官”,原来的士兵则被称为“土达”,如元万户把丹据平凉,洪武初归附,授平凉卫正千户。

部落散处开城等县,仍号土达。

据《皇明九边考》,“达官达舍多安置真保河间等府”,这里成为达官军居住聚居区,定州卫的达旗军余达17名。

隆庆二年,保定卫将各处达官军合为忠顺营,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

南北直隶是蒙古族官军迁的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地区。

明代九边各镇蓄养蒙古夷丁是个传统,大致从嘉靖年间明军将领广泛开始蓄养家丁起,边境将领就开始有利用蒙古收为己用的现象。

蒙古夷丁擅长弓马骑,是非常优秀的兵源,配以的武装和训练,组织起来就是一支骑。

万历辽东名将李成梁的手下就拥有蒙古充当家丁,不仅如此,就连努尔哈赤也有一些史料说他曾作为质子充当过李成梁的家丁。

一般来说夷丁主要来源是内附蒙古,如辽东天启年间内附的桑昂部就被编成了降夷左右营,一直活跃到松锦大战,当然也有被明军俘虏后收编的蒙古

这些夷丁往往会由各镇各营将领亲自带领,作为战场中的锐骑兵使用。

如万历总兵麻贵带200夷丁朝,打的军连鸟铳都不及放就吓得逃跑。

宣府总兵侯世禄带夷丁援京,祖大寿每战必带降夷,明亡前夕,吴三桂也有战力超群的数千夷丁,被崇祯群臣一度当做救命稻

崇祯时期,蒙古夷丁在农民起义战争中也起到很大作用,如从山海关调内地打农民军的祖宽祖大乐所部即“养曳落河为摧锋”,祖宽本就是蒙古,其作战能力被卢象升称赞不已。

杨嗣昌本任山永巡抚和宣大总督时也招募过很多蒙古夷丁,仅山海关一镇即达万

另一方面,随着明末九边的失控,大量原九边明军中的夷丁也随投降明军进了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队伍,加强了李自成的实力。

蒙古在明末不仅仅加了明军和农民军,更多的则直接成为了清军八旗的力量。

天聪年间,随着对蒙古的征服,蒙八旗随清军征战事实上与汉八旗一起已经成为了清军的主力。

每次作战,汉八旗使用火器以步战为主作为前锋,蒙八旗以骑兵为主立于汉八旗身后两翼冲突,满往往躲在最后并不主动出动。

在明末的各方混战中,蒙古因为各种原因,分别隶属不同的势力充当了作战力量,被利用自相残杀。

17世纪之后,不仅仅是蒙古,全世界的游牧民族都一蹶不振,这不是偶然。

因为自17世纪之后,西欧的发明和思想,开始在距离西欧最遥远的东亚传播,换而言之,已经在全世界推广开了。

西欧的发明中至少有两样东西,永久的改变东亚历史。

新式火器火炮的成熟,使得农耕区的主体民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周边蛮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如果蛮族用冷兵器对抗,则不是火器的对手。

如果蛮族也用火器,则战争演变为排队枪毙,比拼的是和资源,胜负不言而喻。

所以17世纪之后,全世界的游牧民族都一蹶不振。

高产作物高产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来自美洲的玉米、土豆、向葵、番薯等物。

这些作物未必真的高产,但是适应强却是肯定的。

这些作物的传,使得农耕民族在原、高山、荒岛等周边偏僻地区的耕种和生活成为可能,农耕民族开始进一步挤压周边蛮族的生存空间,周边蛮族失去了既往的独立,纷纷开始被主体民族同化。

韦家庄和辽南从去年开始就大面积种植了这些高产作物,否则韦宝养不活六七百万

事实上,满清所谓十全武功,不是满清独有,而是由于时代的进步,整个亚洲都在做。

也正因为如此,满清在面对准格尔、蒙古这些游牧民族的时候,能用火器击败他们。

韦宝一直认为清朝对蒙古、西域等地的征服有个的奋斗,但更重要的,是历史的近程。以及,更要承认这背后的代价,和早已暗中标注的命运的价格。

满清对蒙古、西域等地的征服,是出于满蒙同盟的考量,是超越经济价值的政治利益,其本身也是少数民族的身份,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

但韦宝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韦宝肯花时间研究蒙古的局势,不像大明之前,不愿意对蒙古了解。

韦宝认为搞定蒙古,最可以借鉴的肯定是建的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