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4 中书舍人掌制加五品服俸】(3/6)

其实,与其说朱由校对木工活感兴趣,不如说他对建造更加感兴趣,只是因为这时代的建筑都是木制建筑而已。

魏忠贤并没有走远,而是悄悄跟着,找个机会,让叫客出来。

“你刚才为什么那么帮着韦宝?他不算咱家的,顶多算半个。”魏忠贤指责道:“这很难判断,也很有可能跑到东林党那去的。”

“你觉得韦宝怎么样?”客反而反问魏忠贤。

“咱家哪儿有功夫成天去琢磨一个小鬼?都是善变的,要控制一个,得给他需要的。”魏忠贤说了一句挺有哲理的话。

“这话不错,那韦宝需要什么呢?”客问道。

“需要什么?你应该问正常男需要什么吧?权势,名利,,男无外乎就是这些。”魏忠贤道。

“这三样你都能给他,而且,大明现在能一手遮天的是谁,相信他这么聪明的,不会看不明白的,你就告诉韦宝,这个中书舍掌制和加五品服俸都是你给他的,他还能不乖乖听话?”客笑道:“你今天能给他,来就能收回,得到的越多,就越忠心!”

魏忠贤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叹气道:“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不放心这个韦宝,总觉得不像其他一样好掌控。”

“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身为上位者,要有气度,若是如此心胸狭窄,如何掌控天下?”客道。

魏忠贤看着客微微一笑:“谨遵奉圣夫教诲了,月娘,你现在越来越有母仪天下的风度了。”

名叫客印月,知道的很少,只有魏忠贤等极少数,才有资格叫她月娘。那是客刚刚宫的时候的称呼,现在与客同一批宫的,已经所剩无几,宫中的争斗也是很残酷的。

想要最终留下来,想要做到,就得送很多去死。

白了魏忠贤一眼,“好了,去办你的事吧,想掌控大局,就要有容之量,尤其是有本事的,都有点不教放心的。”

“是。”魏忠贤笑着去了。

魏忠贤首先要让内阁上票拟,内阁首辅顾秉谦是他的,这很容易。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

猜测:明宣宗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让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力。久而久之,一种怪的政治格局出现了。

明朝内廷、外廷的机构完全对称。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这样,内廷、外廷相互制约,才能确保皇帝的决策地位。但是,这也造成了内外两大政治势力的争权夺利。

北京紫禁城东部的这片建筑在大明朝叫做文渊阁。明朝的内阁就设在这里。

在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让这个紫禁城里最不起眼的房子成为声名显赫的所在。在文渊阁办公的内阁成为实际上的政务决策者。

表面上,例行的政务流程似乎并没有改变,但决策权却出现了转移。

张居正做到这点,理由是:首先,当时的大明万历皇帝还是个孩子,张居正身为皇帝的老师,很容易影响皇帝的决策。再者,万历帝的“批红”是在司礼监冯保指导下完成,而冯保跟张居正关系密切。内阁首相张居正把自己的意见授意他,写成奏章,再由自己“票拟”赞同。幼年皇帝的批红自然毫无问题。

就这样,大臣的“奏章”,阁臣的“票拟”,皇帝的“批红”,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一手控,达到空前一致。他的新政也就毫无障碍地顺利推进。其实张居正的新政推行的并不是十分顺利,改革必定面临利益冲突的争斗,而张本、冯保、万历(实际上是万历生母)三个权力体系代表者协作,尤其是万历年幼,冯保、张居正素有,二不对峙,使得张居正掌阁初期拥有绝对的权力,可是万历成之后,况则有了变化。

自明朝初期以来,明朝的政务中心就在紫禁城这几个地方转换,权力的替,左右着明朝的国运。宫闱重重之中、争权夺权的谋时有发生。

通过明朝几代皇帝的努力,明朝曾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阁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

明朝内阁制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