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8 审时度势的努尔哈赤】(5/6)

,是他的第七房妻子。伊尔根觉罗氏出身一般,生前没有受过努尔哈赤的宠幸,死后也没获过任何哀荣。她连生卒年月都没有留下,在清朝史书中甚至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泰母亲地位较低,直接影响到他后在诸兄弟中的排位。不过,因为在年龄上的优势,阿泰比诸弟较早参与征战,较早建功立业,所以努尔哈赤对他还是比较器重的。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年仅23岁的阿泰第一次奉父命率军远征。当时,北方宁古塔地方(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一带)的首领僧格、尼喀礼到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城进贡,努尔哈赤赠给他们铠甲40副。从赫图阿拉至宁古塔,路途遥远,僧格、尼喀礼携铠甲行至绥芬路(今黑龙江绥芬河流域),被乌尔固宸(在今俄罗斯境内比金河一带)和穆棱(今黑龙江省穆棱河流域)二地的部落抢走。努尔哈赤几次派追索未成,便派遣阿泰和大将费英东、安费扬古率兵一千攻取乌尔固宸和穆棱二地。这是阿泰参加的第一次远征。这次远征,对青年阿泰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从此,开始了他30余年的戎马生涯。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伐明朝,阿泰随征。攻克抚顺城时收降明游击参将李永芳。李永芳官职虽低,却是第一个公开投降后金的明将。努尔哈赤极力笼络,授予他三等副将,统辖抚顺降民,并将阿泰的儿嫁给他。此后,李永芳对内对外称“抚西(即抚顺)额驸”,竭尽忠诚报效后金。李永芳的9个儿子,后来都做了清朝的高官。

不管是因为出身低微,还是因为与汉的关系,因为李永芳的关系,阿泰都要显得与其他满贵族有所不同。

大家都主张强硬,阿泰主张稳妥发展,则更能吸引父汗努尔哈赤的注意。

不过,阿泰的话却引来皇太极的暗中憎恨!

皇太极觉得阿泰是在说他败了,而且败得很惨!最关键是指责他没有稳固住辽南已经获得的大片土地。

在原本的历史中,皇太极也与阿泰关系不好。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皇太极继位之初,封赏诸贝勒并赐宴。赴宴的诸贝勒中,地位最显赫是代善、莽古尔泰、阿敏、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讬。阿泰虽已38岁,因只是个贝勒,座位排在了诸和硕贝勒以下。眼瞅着诸弟侄觥筹错、开怀畅饮,他感脸上无光,心中郁闷不乐。回到府第,不禁对属下大发牢骚:“今后我再不赴宴!”“战则我披甲胄而行,猎则我佩弓矢而往,赴宴而坐于子弟之列,我觉可耻。”

努尔哈赤生前,有蒙古亲戚来访,阿泰曾与四大贝勒一起出见,后来随着诸弟侄逐渐长大,自己的地位每况愈下。

皇太极听到他的牢骚话,未予理睬,只命臣属做些说服工作。谁知阿泰的怨气不仅没消,反而越来越大。

努尔哈赤对于阿泰的话,也同样并没有马上表示什么,“还有谁有话要说吗?都说说看吧!阿济格,你也可以说一说!”

“是,父汗。我们现在粮食虽然困难,但是在父汗的卓越能治理下,盛京地区很稳固!我们大金国各个部族很团结!”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亥,他和阿泰一样,也属于比较不温不火的,在八旗将领中比较另类,这也与他年纪比较小,地位比较低,知道没有可能争夺汗位有关,“与其与汉对拼,不如逐步分化瓦解汉各个势力。汉是不团结的,要是汉像我大金国一样团结,以汉数众多,我们别说能打下现在这么多地盘,可能生存都会困难。”

“阿泰,阿济格,你们是不是太长汉的威风了?父汗对汉一向强硬!若不是这样,我们怎么能有现在这么广袤的土地,这么繁盛的部族?”阿敏道:“汉很狡猾,扶持汉无济于事!我们多次遣使与汉将领私下接触,但那又怎么样?祖大寿和毛文龙,谁不是老狐狸?他们只知道欺骗我们!想从大金国得到好处,想避开我们大金国的锋芒,但是危险一去,又将与我大金国为敌!对这些狡猾的汉,只能杀!杀到他们害怕了为止!”

听阿泰这么说,又没说话了,因为阿泰说努尔哈赤一向主张强硬,大汗都主张强硬了,其他可以说什么?

努尔哈赤看向身边一名长须谋士:“范文程!你对汉很熟悉,你的兄长最近又被汉杀死,你来说说!”

“是,大汗!”范文程没有想到在这么重要的议事场合,大汗会点名让自己说话,一阵激动,很快的定了定,稳定了一下绪,然后朗声道:“几位贝勒说的都很有道理!打应该,稳固防守,分化汉也应该。我们只有两者并重,在两者中找到平衡,才能更好的对付汉,因为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狡猾的多。就拿我们面前的现在这个韦宝来说,我虽然知道他极有可能是杀死我兄长的凶手!但他已经有了不小的实力,我们若一味的强攻,不见得能损伤对方多少,反而会弄的我大金国疲惫不堪!我们应当在打击韦宝的同时,稳住对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