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三不朽(2/2)
都压不住。吕夷简和王曾,哪个放心让徐平坐到那个位子上去?
与其想三司使,还不如去想知制诰呢。知制诰掌外制,做上一段时间转翰林学士掌内制,也到权力中枢了。两制词臣,一是宰执的影响小,皇帝的权威大,而且不接触直接权力,别
也容得下。但词臣这个行当,徐平是真做不来啊,有什么办法?
徐平心里暗暗叹了
气,去年一上任就重修三司条例,现在想想,实在是有些莽撞了。前些
子注重农事,还想着编农事条例,幸亏没有动手。
丁谓任三司使的当年,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分别上了《三司新编敕》和《景德农田敕》,好死不死,徐平做的事
又与丁谓撞车。怪不得都过了这么久,关键部分徐平都已经编制好了,新条例中书那里就是卡着不让正式颁行。
天地良心,那个时候徐平刚回京城上任,怎么会注意当年丁谓
了什么?等到现在遇到阻力了,再去注意这些也就晚了。
这一两个月,徐平因病休假,从公事里脱出身来,才真正清醒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处境。随着三司新场务和铺子的功绩慢慢显现出来,徐平现在再提出什么意见,就不像以前那么顺利了。有意无意的,宰执那些
都要把徐平压一压。
徐平靠在桌子上,无奈地摇了摇
。若不是这种处境,他又何苦为场务里的铺子这一件小事,还要把
手其中的权贵名单附在奏章后面?若是以前,自己只要上个奏章事
就定下来了,谁会拦着?现在不行了啊,徐平提什么事
,都有
不同意。
要想让事
办下来,只能用这种手段作为
换。吕夷简那里必然会把这份名单压下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作为
换,徐平的意见他就要帮着推行下去。
古
所说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言最简单,徐平却偏偏选了最难的立德去做。德不是私德,不是靠修身养
,不是靠做好
。
所谓德被苍生,立德是要有大恩德于天地间,之为不朽,非即圣。
仅仅是推行商品经济,让国家富强起来,尚算不得立德,只能算立功。如徐平这样想着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个
都得到益处,不管得到的益处是大是小,总之不让普通百姓成为这一过程的牺牲品。做到了,才是立德,足以不朽。
这样的事
,做起来哪里有那么容易?以前徐平只是闷着
去做,没有理
地去想一想,现在阻力越来越大了,就不能不想了。
放下刘沆等三
的来书,徐平提起笔来,迅速写了上报的奏章,把郑戬提供的名单附在后面。把奏章封了,徐平对秀秀道:“秀秀,你把这奏章收着,明天一早让徐昌派
送到三司衙门去,
给判官刘沆。让刘沆、郭谘、郑戬三
用印画押,一起上奏。还有,现在我盐铁副使的印在度支王惟正副使那里,让他帮我用印。”
秀秀接了奏章,仔细收好。以前在邕州的时候,这些事
都是她做惯的,徐平很多公文都是让他收着,按照吩咐发给相应的
。
写完奏章,徐平只觉得意犹未尽,把前些
子李觏来的信又取了出来。
李觏在方城县上任,学着当年徐平在邕州的为政举措,开办营田务开垦荒田,不再招
指
,而是直接由县衙管理。一些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他写信来问,同时也谈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经验,以及自己的看法。
李觏是饱读诗书的
,说起对经典的学习和理解,满天下的读书
都算上,他也是数得着的。一些以前徐平觉得困惑的问题,李觏反而能有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