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战争的脚步(2/2)

茶法徐平就不时找麻烦,现在倒霉换成枢密使了,徐平又扯出西北战事来,难不成这是与自己耗上了?张士逊是相当地不开心。

徐平拱手:“枢密相公,千里之堤,溃于蚁,现在是小冲突,如果我朝一旦应对不得力,让党项瞧出了绽,便会成为泼天大祸!事为之防,胜于事后补救千百倍。最近两年,到党项出使的臣僚无不说赵元昊狼子野心,贪酷好杀,未来必成大患。西北陕西那里比不得其他地方,延州一带一旦出事,被党项冲出横山一线,便可内地。”

“说来说去,还是老一套喽,就是党项有可能会造反吗!徐平,赵德明事本朝数十年,一向恭谨。如今他逝去,换了赵元昊上来,都说赵元昊靠不住,但这几年他该来使来使,该上贡上贡,礼节上并没有逾越的地方。至于边境上的一点小冲突,兄弟同宅住在一起还会有些小矛盾呢,更何况是两国之间?出一点事就大惊小怪,怎么显出大国气度?此番与延州府州冲突,只管行文党项问罪,让他约束部下,不听再别作理论,如何不好?”

徐平听了张士逊的话,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己知道西北很快就会有大战,这些可不知道啊,现在都是猜测而已。

“枢密相公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最近茶法更张,还是那句话,几年无一石粮陕西,隐患极重。如果战事一起,哪怕就是把粮食运到关中,边境州军只怕还是缺粮。而且现在运粮依赖商贾,等到战事起来,党项抄掠,商命,还会运粮吗?凡事都要向最坏处防备,才不会事到临措手不即。”

一向不说话的王德用道:“徐平这番话说得也有道理,没有粮,有兵也就相于无兵。所谓兵马未动,粮先行,西北哪怕不增兵,粮还是要准备充足。”

张士逊看了王德用一眼,一个武将,坐在枢密使的位子,哪里这么多话?看徐平也带过兵这是找认同来了产成?

想了想,张士逊对徐平道:“那按你说,朝廷又如何布置?”

“下官不敢!现在如果向西北调兵,确实没什么理由,反而引起党项警惕。为今之计,还是先理清运粮的体系,着有力员管理。如果后战事一起,不至于慌。”

见在座的众都不以为然,徐平硬着皮道:“臣请调韩综陕西转运使司,他在邕州多年主持向前线输送钱粮,管理得法。谅州之战,最多的时候有十万多万军民参战,几个月从未粮匮乏。”

到了这个时候,徐平切地感觉到自己手下的员实在太少,不管出了什么事,只要手就那么一两个调来调去。不过比较起来,盐铁司还可以另找一个判官来,陕西那里却非韩综不可,不然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邕州战争粮从来不缺自然不全是韩综的功劳,更多还是徐平自己做的事。但韩综一直参与其间,作为副手,对这一套体系比其他任何都熟悉。

把粮从中原运到关中不难,难的是从关中运到沿边州县。陕西气候燥,边境烟稀少,很多军事据点根本不通道路,在那里运粮与比邕州的况更加恶劣。

邕州虽然山川连绵,但军队布置都是沿着河谷,相对非常集中。

而陕西那里则分散得到处都是,沿路又是一片荒漠,补给据点极少。对于很多寨堡来说,最经济的运粮方式竟是扛肩背,这可是在邕州都没有遇到过的事

徐平完全不相信现在还有官僚能够解决陕西路运粮的困难,他们或许可以保证那里的军队不饿死,但付出的代价可能整个国家都无法承受。而且粮运送不灵活,参战的军队也就失去了机动作战的能力。未完待续。

...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