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茶法之辨(2/2)
,看着下面的
形有些尴尬。他是支持试试徐平的想法的,可如果没有一个宰执大臣站出来,自己如何开
?赵祯还没有那份魄力。
“天圣元年茶法,确实是得利可观,成效显著。不过,据我所知,之所以有如此可观的成效,不全是因为茶法的功劳,更多的是因为旧
引贴纳实钱,以及各种
引的打折兑换。等旧
引兑换完毕,第二年得利便就剧降,两三年后就无利可图了。”
王曾面色和善,看着吕夷简缓缓说道。
吕夷简听了这番话,猛地转
看着王曾,却没想到是自己这位老上司开了反驳自己的
。虽然同龄,王曾的资历却比吕夷简老,此时为枢密使,虽然按说是比宰相低一
,但王曾是以使相执掌枢密院,身上还带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呢,地位也低不到哪里去。
见吕夷简看着自己,王曾面上色不变,对他点点
道:“坦夫,今
议论茶法关系重大,利弊务必都要讲清楚了,找到妥善之策。不然改来改去,不但民间不便,边境州县也无所适从,而且于朝廷法令信誉也有伤害。”
吕夷简看了王曾一会,暗暗
吸了一
气,点
:“枢相说得是,是我鲁莽了,茶法还是要详细,这次改了务必万无一失。”
说到这里,转
看着枢密副使李咨:“李咨,你当年曾主持改茶法,利弊之间,这么多年你也该看得清楚了,有何说话?”
赵祯在上面冷眼看着,见吕夷简绕过三司,还是让李咨发言,心里就有些不愉快。天圣元年茶法改革,第一年成效显著,那时候赵祯年少不太懂朝廷事务,只有一
锐气,还专门让三司给商
揭榜,说是此茶法以后推行不变。没想到三年之后就不得不让孙奭和夏竦废了,弄得自己好尴尬,吕夷简现在又来。
天地良心,李咨是真跟吕夷简和张士逊没有勾结,他关心茶法纯是以一个执政大臣的自觉,见如今弊端丛生,不得不改,完全没有其他心思。
见吕夷简叫到自己,李咨起身拱手行礼,理理思绪道:“枢相刚才所言,确实都是至理。天圣元年因为考虑不周,留下了诸多弊端。这些年来我一直留心此事,对于当年的弊端都有了解决之策。”
此后侃侃而谈,从增加商
的分利比例,到鼓励商
带钱
京师的措施,甚至本钱不够可以赊欠,互保之后
钱的时候
一半,半年之后偿还,逾期翻倍。
从李咨的话里,可以看出他真地是经过
思熟虑的,并不是把自己当年的措施重新翻出来应付了事,沽名钓誉。
最后,李咨道:“茶法之行,卖茶靠的是茶商,沿边粮
中靠的是
中商
,但他们都身处外地,在京师地理
不熟,历年都受京城中
引铺户的盘剥。商
因为利息太低不愿意
中销茶,而这很大一部利钱,都是被京里的
引铺夺去,并不
官府。这些京城里的
引铺户,大多都依附朝廷里的权贵之家,坐收厚利,实在是茶法里的蛀虫!臣请自今以后,
中商
持
引至京师,不再用
引铺担保,直接去榷货务里验实,按照
引给现钱。以
引铺无用之
的利润给
中商
,也让他们愿意做这生意!”
听见这话,徐平心里一动,不由想起了徐昌给自己说过的跟
引铺打
道的经历。那些
穷奢极欲,也不知道从这茶法
易里攫取了多少钱财,养活了京里的多少
。李咨说的不错,那些
就是茶法的蛀虫,其实不仅如此,应该说他们是整个大宋专卖制度下养出来的脓疮,吸收着朝廷和民间的养分,侵蚀着整个机体。
只是没有想到,是由李咨戳
这个脓疮,这事
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