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百年规划(2/2)
迟下去,那么到了真正到了大考的时候,五百达到要求,可能有些勉强,三百
应该是可以的。
而这个数字,已经大大的令朱标感到满意了。
李善长的种种作为,还是起到效果的。
这以往的朝代科举录取的数,朱标也是做过统计的,这唐代,一般来说,录用的最多只有三十
,少的时候,甚至只有几个。
而到了宋代,数多了一些,每一届大概只有一百七十
左右。
而现在,大明首届恩科保底就有三百,这已经算是极好的结果了!
这首次就是三百,那下一次呢?
能够满足要求的,必定是更多,伴随着时间的推迟,只要朝廷不提高试题的难度,那么越来越多的
,就能符合要求,被朝廷录用。
那朝廷有提高试题难度的必要嘛?
在朱标看来是没有的,因为,这一次恩科被录用的士子,朱标并不打算让他们留在朝廷中央任职,而是不论贫富贵贱,全部都从小吏起。
这一方面,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加刻了解民
,此外,便是加
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
除此以外,朝廷的种种政策,也是要这些在地方上推行。
单纯靠地方上的士绅,实在是效果不佳。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