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何谓华夏?(1/2)
杨宪,说老实话,在中书省里面,搞的李善长很不舒服。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毕竟,被老朱看中的,也不是什么庸才。
中书省里面很多政务,因为有着杨宪,被分去了很大一块,一些事,甚至不经过他这个宰相,就直接在杨宪的指挥下去办了。
对于这些,李善长心知肚明。
但却并没有什么表示。
李善长何等的聪明,他知道在这些事上,争不争其实意义都不是很大。
去争,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反而落得一个打压同僚,以权势压的恶名。
对付杨宪,李善长心中早有谋划,这个,并不是他能铲除的,能废掉杨宪的
只有一个,朱元璋。
现在杨宪在中书省里面之所以能作威作福依仗的不就是皇上的圣眷么?等哪一天皇上不再信任他了,将他作为弃子,这杨宪也就算是到了。
因此李善长选择了不管不顾,可真是因为如此他反倒被称赞有宰相之雅量。
而杨宪却是锱铢必较,尤其是常常在老朱弹劾李善长,而弹劾的内容许多也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有些就算是有,事也太小,压根不足以动摇李善长的地位。
几次下来,反而令老朱对杨宪的观感有些下降。
再加上杨宪做事素来雷厉风行,完全不讲面,搞的现在中书省里面很多
对杨宪都不是很喜欢,就算是服从杨宪的命令去做事,也不过是屈服于杨宪的权威。
李善长这一方面就出色许多。
见谁都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只是如此,就赢得了不少的好感。
在做这方面,李善长可比杨宪强上许多了,有些事
只要不违背原则,不过分,他也就睁一眼闭一只眼了。
当然,在这点上,老朱就觉得杨宪比李善长强多了。
朝会继续进行着,今天这场朝会和平里的自然是不太一样。
老朱将朱标叫过来,就是希望在朝会上,他能学到一点什么。
虽然只是让他旁听,可就是这么看着,听着,对他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而老朱对于今朝会上的议题也是几经选择,商讨的无一例外都是比较重要的事
。
礼部尚书也是出列,道:“启禀皇上,故元主中原,神州陆沉,天幸我中华,得皇上明主降世,扫灭北元,恢复我汉
江山,然今天下胡风遍地,冠带不存,礼仪废止。”
“臣斗胆请皇上,下旨重定我大明百姓之衣冠,复礼仪,复我中华为礼仪之邦。”
“臣附议。”这时一名武将也是出列,大大咧咧道:“皇上,今胡数虽不多,可却遍布大明,臣以为,此为故元余孽,当杀之。”
豁!
这么狠的嘛?
朱标也是抬看向那
,见是蓝玉,也不奇怪了。
这货,之前一直跟着常遇春,算是被养成了一个杀胚,杀,对他来说,比杀
都容易。
不过老实说,上次被老朱训斥一顿之后,老实了不少。
文臣那边也是面面相觑,哥,咱这边只是想恢复一下汉衣冠,你这边都预备着将胡
赶尽杀绝,这过了吧?
老朱在上方,也是淡淡道:“胡遍布大明,乃前廷遗留……”
老朱说到这里,不少朝臣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皇上不会真听蓝玉的,一杀了之吧?
老朱接着道:“然今我大明创立,此便为大明子民,岂可擅兴杀戮?”
“孔子曰:夷狄华夏则华夏之。当令胡
学我大明礼仪,用我华夏文字,穿我华夏服饰,令其为汉
也……”
说到这里,老朱这句话算是为大明未来的民族政策奠定了基调。
言简意赅两个字就能概括:同化。
朱标也不意外,在这方面,老朱还是足够开明的。对于外族之,并不是一味的赶尽杀绝,而是令其彻底的成为自己
。
当然,要是敌,那就另当别论了。
众多臣子们听着也是不断点,老朱说出的话语颇为符合他们的心意。
对蛮夷,应该体现我中华之雅量,不能一味地赶尽杀绝。更应该大兴教化……
蓝玉听着,也是低下了。
倒不是他觉得老朱的对策有多么英明,相反,他觉得好麻烦。
这么麻烦做什么,杀就是了!
可这是皇上做的决定,虽说不大理解,但是,还是只能表示支持。
“礼部、户部听旨,方才咱所言,皆需逐一制定律令颁行,此外,我大明境内,非我汉,禁止同族互婚,外族
子可嫁汉
为妻,外族男子可娶汉
子。”
这才是最为一条重要的政策。
只要双方结合,凭借着汉民族强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