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叔侄翻脸(1/2)
大朝会上,百官集体要求皇帝立太子,顿时触及了皇帝的眉
。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做皇帝的疑心都很重,尤其在大敌当前之时,皇帝更是会非常谨慎。
毕竟历史上被敌国攻
首都的例子不少,那么立下太子之后,大臣们未必会紧着皇帝,极有可能护着太子逃走。
有了这个想法的皇帝,自然不会立太子,就痛斥了为首的几个大臣。
何况立太子之事,皇帝和文臣有分歧。
文臣们按照礼法,希望皇帝立皇长子、永王季昌旬为太子,可皇帝却想着,立三子福王季昌祚为太子。
所以文臣和皇帝的意见争执不下,还发生了封还圣旨之事,导致现在还没有立太子。
不好这一次,大乾王朝的大臣们,好像跟皇帝
上了。
以御史杨涟为首的清流们,长跪金銮殿,要求皇帝立太子,而且要按照礼法来立太子。
皇帝自然不愿意,双方就僵持起来。
这次的
况非常严重,因为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全都跪倒在玉阶之前,要求皇帝立太子。
以前清流们要求皇帝立太子,皇帝可以无视,是因为朝臣们的声势并不浩大,至少内阁辅臣及六部尚书没有参与进来。
如今连一向不和的内阁首辅和次辅,都
天荒的达成一致。
满朝文官,几乎全部跪倒在地,皇帝自然不能无视,只能给支持者使眼色。
绝对支持皇帝的,大多是勋贵和太监,可
在这个时候,太监的话语权不够,只能是勋贵站出来。
有了勋贵的支持,皇帝这才勉强压下此事,不过为了安抚文官,皇帝答应朝臣,待叶赫部退回
原之后,马上就立太子。
其实皇帝留了个心眼,只说立太子,却没说立谁。
立太子之事被皇帝压下来,朝臣们马上开始讨论,要如何对付叶赫部的兵峰。
最后还是兵部尚书杨彦庭提出,抽调三大营的大部分兵力,前去保定一带防守,等其余各省的援军到了,再跟叶赫部决战。
甚至杨彦庭还强调,三大营的
马到达保定之后,不要求退敌,只要拦住叶赫部的骑兵,让他们无法东进即可。
朝臣们都不反对这个意见,皇帝也马上点
同意,旨意当场就传递下去。
定下三大营出兵之事,皇帝就打算散朝,可这时,杨涟又开
上奏,要求勋贵和勋贵子弟去军前效力。
杨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削弱勋贵们的力量,为了以后立太子之事,皇帝的支持力度少些。
皇帝自然不傻,马上看出了杨涟的目的,就想要拒绝此事。
可文官们也很聪明,尤其是抱成团的文官们,心眼更是多的厉害。
于是杨涟上奏之后,文臣们纷纷附议。
甚至文官们还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勋贵与国同休,现在战事紧张,正是勋贵出力之时。
大乾王朝的勋贵们,绝大多数都已经腐化、堕落,自然害怕上战场,所以找出了种种借
拒绝。
皇帝也站在了勋贵一边,可文臣们的理由冠冕堂皇的,根本无法直接拒绝。
最后双方各退了一步,由每一家勋贵出个嫡子,去三大营效力,才算达成了妥协。
大朝会召开之时,贺元盛正在一家茶馆中,和一个四十岁左右的老者在立字据。
字据很简单,就是老者以五百两银子的价格,卖给贺元盛一个农庄,双方钱货两清。
庄子就在京郊,有一百亩地左右,全都是上好的良田,里面还有几个小作坊。
贺元盛之所以购买这个庄子,主要就是因为这几个小作坊。
自从穿越以来,贺元盛一直想置办些产业,因为什么时候,没钱都是不行的。
只是一来地位低下,二来没钱,哪怕贺元盛有些想法,也无法实现。
如今贺元盛的处境改善了不少,贾氏又因贺元盛的帮忙,掌握了管家权,所以给了一些银钱。
再加上之前柳姨娘的积蓄,贺元盛这才有钱置业。
其实五百两能在京郊买一个百亩庄园,贺元盛还要感谢叶赫部。
正因为
原南侵,兵峰指示保定府,导致京郊的土地价格大降。
毕竟谁也不傻,知道叶赫部的骑兵已经到了保定府,那么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到达京城。
那时城外的
家,肯定会遭遇
原骑兵洗劫,所以一些土财主,才卖房卖地,到城里躲避兵灾。
否则要是太平年月,别说五百两,就是价钱在翻几番,也买不到这样的庄子。
至于贺元盛为什么不怕遭了兵灾,是因为他觉得,大乾王朝的气数未尽,叶赫部的骑兵又是孤军远征,未必能打到京郊。
何况五百两银子买个百亩的庄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