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买锅(2/2)
盖开处,满眼都是成串的铜钱,铜钱正面,有的刻着“皇佑通宝”,有的刻着“熙宁元宝”。
辽国富铁,但缺铜,加之钱币铸造技术低下,因而立国以来,在澶渊之盟前,主要用唐、五代时的铜币,澶渊之盟、宋辽通商后,辽国则主要使用大宋流本国的铜币。
铜乃重要的战略物资,大宋在军事上始终提防辽国,禁止赤铜、卢甘石等出,到了元丰年间,就连榷场的
易货币,也提倡用铁币,故而,杜姓辽商拿出来的铜币,还是熙宁前的年号。
姚欢是一回在辽宋榷场挣到营业额,登时难掩兴奋之
,忙吩咐几个力夫去清点钱串子。
邵清却总觉得,这姓杜的商,看似周延的行事中,有一种节奏稍显急促的古怪。
他走上前,施然俯身,作了品评之色道:“唔,皇佑通宝的篆书,果然冠绝宋钱,和这熙宁元宝的楷书比,更有上朝风采。”
邵清言罢,提起一串皇佑通宝,不动声色地垫着份量。
很沉,的确应是铜的,而非假造的铁钱。
邵清还在犹疑不定之际,忽听有大喝一声“杜京山,你的铜钱让我看看”。
竟又挤进来个会说汉话的辽商。
只是,这辽商十分年轻,唇上胡须未密,至多也就十五六岁年纪,那一句汉话,听来亦是大着舌一般。
他脱下帽子,露出一对好看的眼睛,瞳仁黑亮,英气勃勃。
“宁郎!”
红杏从姚欢身后冲出来,惊喜地唤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