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日子还得过,买卖还得做(1/2)
曾布一身石青道袍,靠在海棠院正厅的圈椅里。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海棠院的这对圈椅,是曾布被朝廷起复、重居要职后,特意命外甥王斿,从南边老家请来木匠打造的。
椅子所用的楸木并不名贵,那从椅背至扶手如行云流水般的一圈,让坐靠者不仅能搭手,还能将胳膊架在一个最为舒适放松的角度。
木匠在府里,只打造了这样两把椅子。
此前,曾布的长子曾缇,好奇既然将木匠千里迢迢地请来,为何不脆打上几十把,不只母亲的海棠院,父亲的主院里也备上些。曾府又不是出不起木料钱。
曾缇的妾芸娘对他说,你怎地不晓得父亲的心思?年近四十的曾缇想了想,终于懂了。
今魏夫
回府时,早已过了亥初。
晴荷刚扶了魏夫下车,门
候着的一个小养娘就快步上前,伶俐地告诉
主
:“枢相还在海棠院坐着。”
魏夫面无表
,一路走得不紧也不慢,待
了海棠院,见到圈椅里的
,她开
的语气仍是无波无澜的。
“明并非休沐,枢相怎地还不回去歇息?”
曾布道:“晚间给三郎写信,写得长了些。老啦,腰骨酸痛,来你院里这全府上下最舒服的椅子里坐坐,闻闻院里的桂花香。”
曾布中的“三郎”,是他与魏夫
的三子曾纡,在外州做官。
魏夫轻轻“哦”了一声,仿佛十分自然地去接丈夫的话茬,却不是说三儿子,而是说院里景致。
“秋来时节,我这院子,确实越发好了,海棠红,桂花香。幸好当初砍去了梧桐,腾出了该腾的地方。”
曾布听到“梧桐”二字,眯了眯老眼,云淡风轻地笑笑,冲侍立一旁的下道:“去给夫
把甜汤端来。”
须臾,一只葵瓣碗,摆到了魏夫面前。
洁白圆润的米,浅黄熟褐的桃胶,点点碎金的桂花。
米,就是芡实,和莲藕、菱角、莼菜、水芹等,一同被称为“水八仙”。
魏夫与丈夫都是南籍,曾布与她刚结为夫妻时,就知她顶喜欢吃
米。
“中秋前在外殿廊下遇着了斿儿,官家要听他说大食番商弄胡豆树种的事。我便嘱咐他,让南边同僚走进鲜漕船时,捎带些姑苏的米。论
米,由来都是姑苏葑水的出产最好。”
曾布侃侃而谈,见魏夫眼中闪过一丝温润眸光,又继续道:“我记得当年,你剥
米最是耐心,一坐就是半个时辰,剥出的
米颗颗完好、汁水充盈。你还特别叮嘱,不得往里
加蜂蜜,免得污了米色。但,只有
米和桃胶,总是滋味寡淡了些。我今
命
添的是秋梨水,你尝尝。”
魏夫喝了几勺甜汤,点
道声“不错”,开始一颗颗地抿嚼
米。
曾布见妻子放松下来,终于问道:“你今去国子学看四郎,他怎么讲?”
魏夫放下瓷勺:“劄子是他上给官家的,官家许了他去台谏,四郎没有否认。”
曾布默然,片刻后向妻子倾了倾身子:“四郎,就没有一星半点的愧意?”
“他说了他当年所见所闻,为何要有愧意?”
“当年?当年我虽不在京中,但你在,四郎若是从王珪府上听得如此警讯,他还是个少年,难道不会回府与你说?他如今忽然做此供词,有几分真,你我难道心里不清楚?莫说你我,只怕朝堂上下,亦明白缘由。”
魏夫平心静气地看着丈夫,好像看着碗里注定了归宿的
米一般:“假的又如何?官家信了,也用了。”
“阿玩!”曾布怒道,“你仿佛毫不在意,毫不在意我们的儿子,或许开始走上歧途?”
魏夫迎着丈夫的灼灼目光:“曾枢相,这句一模一样的话,你从前让四郎去与张玉妍联络时,我也问过你。”
曾布一怔,但很快露出不屑的神色。
妻子这样出身襄阳魏氏的千金闺秀,诗词红、花
瓷艺、
致饮馔,的确都能出
成章或者信手拈来。
然而,像她这样端坐宅的
,永远不明白,作为坚持某种政治主张的党派的领军
物,男
必须拥有坚定的意志,将谋臣的手腕放在士大夫的伦理之上,并且要挑选最为得力的助手。
适合做得力助手的,男子自是挑儿子,子,则从
中选。
曾布的对面,继续嚼着米的魏夫
,毫不犹豫地用同样不屑的神色回敬了丈夫。
魏夫知道这位枢相大
,仍是浅显地将老妻的态度定义为——横生醋意。
魏夫到了这个年纪,已经能够对这样熟悉的来自异
的狂妄,做到安之若素了。
他们判断,子们无非就这么点度量,会因
了阵脚、犯了嗔戒、心怀愤恨、喜怒无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