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兵围平壤城(1/2)
东北的气候,便是春,也比别处晚些。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直到贞观二十年的二月初,冰雪使至消融。
李元瑷有足足两个月的充足时间准备。
制作攻城器械最关键的是木材,东北这边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木材,而且一根根的都是上等的好木料。
高句丽称雄海东,胆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中原王朝,底气就是他们占据先天的地理优势。凭借从中原那里学来的筑城技术,加上些许创新,配合多山多林的特
,将城池建在山上,极其难攻。
故而此次东征,李世民带足了将作监的官员随行。
李元瑷将他们全部安排上,以分段施工的方法,让他们各负其责,同时也让空闲的兵士收集炮石。
尝到了甜的好处,扶余义慈还特别安排兵士从海岸边帮着唐军收集炮石,以博取唐朝老大的好感。
新罗亦不例外,这炮石能值几个钱?
海东三国,多山伴海,都是盛产炮石的地方。
两个月的时间,仅投石车唐军就建造了两百余辆。
还有云梯、攻城塔各十辆,至于冲撞车,李元瑷一辆都没有安排手建造。
此次攻打平壤城,李元瑷就没有用冲撞车的打算。
这春后的第一天,李世民就找到了李元瑷,向他了解
况。
这位大唐王朝的皇帝陛下已经迫不及待的打算回朝,见自己的宝贝儿子、儿了。
得知一切就绪的消息,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拟定二月六号出兵包围高句丽。
平壤城在华夏大地受五胡欺凌的时候正式成为高句丽的国都,经过十二代,两百年的经营扩建。
尽管平壤城位于平原,没有地利之险要,但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毫不客气的成为了海东第一坚城。
也因此为历代高句丽王称之为不落城。
这一次李世民显然是想再百济、新罗面前秀一秀肌。
未来的大唐发展重心将会在西域,对于海东方面会有所懈怠。
此刻正好给予他们威慑,要他们明白,自己私下里可以打闹,只是别过界。
故而李世民一气出动了十二万大军。
是的,唐军这是越打越多了。
此次唐军共计水陆大军十万,阵亡重伤无法参战的兵士两万五千余数。
但是高延寿投降时,本部剩余的一万五千兵士一并跟着投降。
鸭绿栅大战,唐军一举击溃了高句丽十五万大军,亦有三万余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投降,这其中还不包括受伤的。
如此一来,唐军的兵力反而激增到了十二三万。
这些降兵战斗力有限,但驱使来攻城却再好不过了,而且可以壮一壮军势。
十二万的兵士,密密麻麻的聚集在平壤城北,一样望不到边,方圆十数里地全是迹。
善德王、扶余义慈走在唐军的
流中,眼中皆露出些许震撼。
在他们的国家只有少一部分是职业兵士,大多都是百姓。
真要他们如高句丽一样强行拉出十几万的兵马也不是拉不出来。
然而这一动用如此大军,就会导致错过春耕秋收打不长久。他们若战事拖久了,百姓就吃不饱肚子,后果严重。
而且他们无法保障兵卒的武器、防具,兵士的着甲率极低。
但是唐军十万大军全无顾虑的在前线战斗,每一个兵卒都有防具护身,其中着甲率高达六成,余下四成皆穿皮质战袍,且多为弓弩手。奢侈的程度,极其夸张。
善德王、扶余义慈都不是凡
,看出了李世民这是向他们炫耀兵士之雄。
可即便如此,两依旧充满了震撼。
“见过天朝皇帝陛下!”
善德王、扶余义慈恭敬的礼拜。
李世民示意他们平身,道:“你们两国军士,可已就位?”
善德王先一步道:“新罗三万兵士由大将军阏川率领,列阵平壤城西,只待皇帝陛下下旨。”
扶余义慈亦随即道:“我百济三万五千兵士,围住了平壤城南,兵士上下都愿意为皇帝陛下效死。”
李世民自信满满的笑道:“无需你们进攻,你们只要替朕守着两门,不要让他们突围就好。攻城之事,自有我方负责。”
说着,给了李元瑷一个眼神。
李元瑷心领神会。
随着战鼓响起,两百辆投石车,徐徐越众而出。
此刻平壤城下。
经过两个月的修整,渊盖苏文已经恢复过来。
这两个月,渊盖苏文一边命自己的大儿子收编溃败的残兵败卒,一边让二儿子找平壤宣传唐军的可怖,鼓舞城中的壮丁接受训练,好随时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