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4章 图穷匕见(3/3)
但还是那句话:毕竟是西元前的‘先进制度’,对于从后世而来的刘弘而言,如此‘先进’的制度,也还是有不少局限和弊端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监管系统的缺失。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张苍的审计制度当中,中央对地方县级官府的况掌控,主要来源于每年一度的上计。
通过县级地方官府上计时的数据,中央给出相应的奖赏和惩罚。
但这其中,有一个是十分明显的漏。
——如何确定地方报上来的况是真是假?
就好比某个县,、户
减,开荒、水利工作毫无进展,秋收大跳水,税收直接腰斩。
如果这样的况被如实报到中央,那这个县令就算不死,恐怕也要脱层皮。
那在这种况下,这个县令可能做出什么事,来规避审计的风险?
答案很简单:作假!
、户
虚报,开荒、水利虚报,甚至大搞形象工程,以提高在百姓眼中的风评。
至于税收,则很可能会被加摊到百姓上。
比如说:某县实际户一万,审计却虚报到了三万,那为了收齐三万户
所该上缴的农水,此地的税收很可能会变成原来的三倍!
而对于这样的况,中央很可能会毫不知
!
至于御史大夫属衙派出的采风团,也有的是文章可以做。
——公费旅游质的考察团,实在是最容易收买的群体了。
这样一来,各地县级官府在审计当中的汇报真实,就需要通过另外的手段来保证。
刘弘有了这一点考虑,张苍才会在第三版案拿出后的第三天,拿出刘弘眼前的这份第四版
案。
刘弘的目光也跳过了先前确定的部分,直接落到了竹简末尾处。
“审计次年春,以御史大夫遣御史采风,另以陛下亲命刺史随行,以验审计之虚实······”
低声念出张苍写在竹简末尾的‘方案’,刘弘的嘴角微微翘起,目光中,也带上了一丝不怀好意。
“北平侯所言之采风御史,恐与过往之采风团如出一辙啊······”
“及刺史之制,朕亦不愿轻启。”
不着痕迹的否决了张苍的解决方案,刘弘眼睛悄然一眯,终于图穷匕见。
“既北平侯无可用,何不以省御刺史相辅?”
“当知省御卫,依乃御史大夫之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