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1章 风吹幕北(2/3)
,逗弄逗弄孩子。
等孩子睡着了,牧民就可以把叫到身边,继续造下一个孩子了。
听上去,匈牧民的生活还真是简单,枯燥,而又乏味,莫名令
心生向往。
但这样一个吃喝不愁,悠闲快活的匈牧民,也是有自己的担忧的。
生存。
‘牧民’这个阶级,之所以被认知为游牧文化的最低一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只有到了牧民及以上,才有资格为生存发愁。
更低的牧乃至于
隶,根本没资格考虑生存——主
给了就吃,不给就死,毫无反抗余地。
而对于牧民而言,生存的关键,除了牛羊牧畜的健康、家庭的安全之外,便是水是否充足。
原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得这样的牧民根本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去保证整个家庭的安全。
基于此因,便会出现由数百上千,乃至上万牧民组成的单位:部落。
在正常况下,部落一般都会负责保障牧民家庭的安全;但与之相应的,是每一个牧民,也都有在战时随部落出征战斗的义务。
如果说牧上战场,是为了抢回某个有钱牧民的尸体,那牧民的目标,就是不能变成尸体。
听上去,这个目标或许很容易就达成——打不过就跑咯~
但实际上,在真正面临战争时,除非到了万不得已,没有任何一个牧民会选择逃跑,乃至于怯战。
原因很简单:匈部落里的
场再分配,是通过‘荣耀’为参考的。
这里的荣耀显而易见,就是牧民作战是的勇敢程度,以及取得的战果。
所以,为了保证能保住自己已有的场,或是获得更大的
场,牧民就需要带更多的牧
上战场,以保证自己在不变成尸体的同时,获得更多‘荣耀’。
更多的荣耀,意味着牧民需要拥有更多的牧;更多的牧
就需要更多的牛羊来产出
粮;更多的牛羊又需要更大的
场···
而部落内部的场分布,又与整个匈
对各部落的
场分布一样,普遍都处于‘勉勉强强够牛羊吃’的状态。
也就是说:匈除单于庭本部之外的所有牧民,基本都处于‘已有
场不够自己的牛羊吃’的状态。
为了拥有更大的场,牧民就需要招收更多的牧
随自己作战;有了更多的牧
就需要更多的牛羊产
;有了更多的牛羊,又需要更多努力照看,以及再大一些的
场···
在这样的无限循环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掠夺,以及战争。
‘荣耀’需要战争,新牧的出现、
隶的掠夺需要战争,牛羊的掠夺需要战争。
乃至于让部落拥有更多可分配的场,也同样需要通过战争,从其他部落手中掠夺。
所以,‘战争’和‘掠夺’,就成为了原上永存的主旋律。
如果你是隶或牧
,就需要勇敢战斗,夺回别
的尸体,成为一个牧民。
如果你是牧民,也同样需要勇敢作战,凭借荣耀获得更大的场,抢回更多的牛羊、
隶、
。
如果你是贵族,那依旧需要参与乃至于发起战争,奠定自己在部落内的统治地位,并为部落抢回更多牛羊牧畜、隶,以及
场。
在这样的无限循环之下,也就很容易出现一种状况:在原生活的任何一个
,要么凭借这个循环一路壮大,最终向单于庭发起挑战,要么就在某一环节出错,直接成为牧
、
隶,乃至于一具具尸体。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原游牧文化当中,无论统治者有多么强大,政变、刺杀都会层出不穷。
——原的资源,永远都无法供养
原的
!
这就意味着生存,成为了少数才能拥有的权力。
所以为了生存,原上的每一个
,都要不顾一切的强大自己,壮大自己,一步步永无止境的往上爬。
但令无法置信的是:哪怕一个
隶,通过抢回牧民尸体、英勇作战、成立部族、壮大部族、挑战单于庭这一系列的
作,奇迹般的成为
原主宰,登上单于宝座,也依旧无法完全解决生存问题。
还是那句话:原的资源,无法供养
原的
。
而对于原的统治者而言,‘保障
原民众’生存,已经成了推卸不掉的义务,以及确保自身统治地位的必要条件。
但资源不够,该怎么办?
两方面:开源,以及节流。
‘开源’自是不用多说,就是对外掠夺,如匈对汉室北墙的掠夺一样。
而‘节流’在如今匈的真实体现,便是单于庭的匈
内部各部族之间的战争视若无睹,甚至鼓励不同部族为了资源去战斗。
客观角度上来讲,这两方面的做法,对匈的政权稳定提供了非常健康的循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