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宫中刺客(2/3)
—狡兔三窟,乃古今至理名言。
虽然不看好陈平等,但灌婴完全不介意留一条退路,以防事有不测。
这也算是灌婴这一生的做准则了:留一线转圜余地,
后方有坐而论道,谈笑风生的机会。
※※※※※※※※※※※
当申屠嘉‘驻荥阳’的回复传达长安之后,刘弘才终于将心放回肚里,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和亲之事上。
叛发足足一个月,叛军的状况也已经基本送到了刘弘手中。
与刘弘地预料相差无多,刘章大军自西南方向出齐国领土之后,完全没有缠斗于地方的架势,只径直奔袭梁国!
从地方郡县送上来的一封封‘未曾相遇’‘战之不胜’‘追之不及’等疏奏中,刘弘更加确定了心中猜想:刘章举旗,必然得到了长安中枢内部的支持!
若非如此,刘章绝对不可能做到‘沿城而不’,光靠绕道,就一路畅通无阻。
将‘齐鲁吏治糜烂’的讯息记在心中后,刘弘只能接受刘章‘完全不受阻拦’的事实,推断起叛军抵达梁国的时间。
从目前的状况推断,刘章的大军最早也要在五月下旬,才能抵达梁国境内。
也就是说,距离‘大战发’还剩半个多月的时间,刘弘需要在这半个月时间内,将所有问题解决,转而将所有
力集中在睢阳保卫战之上。
按道理来讲,刘弘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柔弱少年,端坐权力中枢,又不怎么知晓兵事,即便是全神贯注,也无法对战争走向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刘弘最好的选择,其实就是充分保证灌婴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给予灌婴充分的信任,并在睢阳之后再多构筑几道防线,以防万一。
但是,刘弘心里十分明白:睢阳保卫战,根本不可能打起来···
无论是从灌婴左右摇摆的立场,还是陈平周勃与叛军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将赤的现实摆在刘弘面前:灌婴最有可能做出的选择,就是和半年前一样,与刘章暗中联络达成共识,并在睢阳城下做出‘对峙’的架势,从而将‘主战场’
还到长安的陈平、周勃等
手上。
因为灌婴绝对不敢以大将军的身份,做出任何涉嫌‘放弃睢阳防线’的举措,将刘章大军放过去!
刘章大军不可能进关中,便意味着‘暗中联络刘章率军近
关中’,根本不是陈平主要的取胜手段,充其量只是分散刘弘注意力的烟雾弹。
即便从现实意义的角度而言,陈平怂恿刘章近关中,唯一能得到的优势,也只有分散关中守军。
而这,便是刘弘火急火燎的命令朝堂大开绿灯,一切程序从简,以最快速度将匈使团送上归途的原因。
——陈平既然以刘章大军分流了关中守军,就必然会在关中有所动作!
沿着这个思路分析,刘弘所要注意防范的也就只剩两点了:紧盯北军,避免北军再一次被策反;以及,赶走匈使团!
在周勃罢官回家,闭门思过的现在,北军已经不大可能再度被策反;刘弘也对北军投了庞大的
力,将其中最不稳定的两个校尉部塞到了灌婴手上,并送出了关中。
在这种况下,陈平所能做出的选择,即便刘弘想
脑袋,也只能想到一个:勾结匈
作妖!
便是因为这层隐患,历史上的文帝长,景帝长公主,武帝太长公主;西汉赫赫有名的
强
馆陶公主刘嫖,被刘弘提前十多天送上了远嫁匈
的路。
撇开外嫁公主不论,匈使团折返,顶多只能算是外
团回国,完全不到皇帝刘弘亲自礼送的地步。
所以,匈使团北出长安,再数千长安百姓目送下踏上归途的一幕,刘弘是站在未央宫宣室殿的瞭望台看到的。
即便距离长安城北阙数里远,刘弘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在横城门外目送馆陶公主远嫁的百姓队伍中,充斥的屈辱气息,以及憋闷的怒火。
站在高达数十丈的未央宫前殿外,俯视着长安众生,刘弘都无法抑制心涌现出的无尽怒火,以及哀痛。
和亲,赔款,割地,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逃避其丧权辱国的本质!
刘弘当然希望自己统治下的王朝,可以和朱明那般血气方刚,不和亲,不赔款,不求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但数十年的生阅历,以及跨越数千年的历史视野,却在刘弘豪气冲天的野望之上泼下一盆盆冰水,将刘弘的心绪拉回冷静。
——落后,就是要挨打!
——弱小,就活该被欺压!
要想真正意义上完成那样远大的历史使命,必须要时刻保证如机器般冷静的脑。
天子守国门固然引自豪,但若国家强大,何许天子以千金之身镇守边墙?
恰恰相反,待王朝命数将近,天下遍地哀嚎之时,曾经因民族血腥而北迁的都城,将成为胡虏镇压神州的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