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王爷所请(下)(1/4)
没事跑到李素家里,说一些关于文成公主的话题,严格说来,李素和李道宗并不
,而文成公主的话题几乎可以算是李道宗的家丑了,李素隐隐明白李道宗所求者何事,但仍不动声色,静静地听李道宗诉说。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不管眼前的李道宗表现得多么愤怒,咒骂起来多么难听,可眼里的无奈之色清楚地告诉李素,这是一个走投无路的父亲在求援,无关身份爵位,无关家国社稷,只是很单纯的父亲救儿。
哪怕是位高权重的王爷,李世民的和亲圣旨仍如五指山将他死死压在地底,李道宗改变不了那道圣旨,又想成全儿的心愿,除了求救,还能怎样?
“老实说,陛下赐屏儿和亲,还有和屏儿私订终生的那个蛮夷男子,两样我都不满意,我家屏儿很小便惹怜
,别的公主郡主自小便仗着身份跋扈张扬,我家屏儿生来却老实文静,从不在父母面前哭,也从不开
跟老夫要什么,受了委屈自己躲在房里悄悄抹泪,打开房门又是一脸灿烂的笑,苦自己咽,笑给别
看,害怕给别
添一丝麻烦……就连她悬梁自尽都是无声无息,救醒过来也不哭,一迭声的给老夫道歉,说是给我添麻烦了。”
李道宗说着说着,眼眶越来越红,狠狠灌了一酒,脸颊很快涌起两团酡红,长长叹道:“这样的
儿,如何不教老夫疼到骨子里?纵然做下令家门蒙羞之事,可……毕竟是老夫的
儿呀,救得了她一次,怎救得了她一生?老夫不能眼睁睁看她死去,当是前世欠下的孽债也罢,她在受苦,老夫帮她偿还。”
“陛下旨意已下,与吐蕃和亲是大唐的国策,国策不可轻易更改,更何况老夫也不能以一己之私而误了国事,可是,老夫实不愿儿远嫁他乡,尤其是嫁给一个她并不喜欢的域外蛮夷,屏儿看着柔弱文静,可她的心思很重,老夫可以断定,此去吐蕃,不消两年,她必积忧早逝,这个
儿……是老夫从小捧在手心里的宝,老夫怎忍见她离世?”
李道宗说完已是泪如雨下。
李素抿唇,心中五味杂陈。
不愿因私误国,又不愿看儿远嫁而早逝,这种矛盾的心理,对一位父亲来说,想必是生不如死的挣扎吧。
事似乎走进了一个死局,既不想误国,又想成全
儿,世上哪有两全其美的事?终究只能有取有舍,更何况,李世民圣旨已下,举国皆知,此时若再违旨,李道宗全家离倒霉便不远了,以李世民刚强独断的
格,敢挑战他的权威者,通常是没有好下场的,自家兄弟也一样,对自家亲兄弟痛下杀手的事,李世民早已
得熟门熟路了,何惜一个堂兄弟?
有那么一刻,李素心中也感到了一阵痛楚,还有的自责。
多年前,在村的河滩边,是他亲
对东阳说,陛下若不舍嫁
,何妨从宗亲中挑选一位
子,册封为公主,与吐蕃和亲。
一语成谶!
当时的他没想到,只因自己的一句话,却带了如此恶劣的后果,影响了一对有的命运,还有一个家庭的悲喜。
这些时隔数年的连锁反应,是李素始料未及的。
溯其源,一切皆因他而起。
公主们松了气,可以不必远嫁和亲了,然而,宗室
子便该死么?这份关乎社稷安稳的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担当?
的自责袭上心
,看着眼前泣不成声的李道宗,李素只觉得自己很恶劣,他对自己产生了一种
的厌恶。
一向自诩过得踏实,活得明白,沾沾自喜于自己的然物外,与世无争,所以能站在局外笑看世蝇营狗苟,争名夺利,总以为自己算不得好
,也不能算坏
,总在自省时反复告诉自己,自己至少是个无害的
,没有害
的心思,当然,也有防备被
害的准备。
直到今,此刻,李素忽然觉,
在尘世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到然物外,庙里的和尚都在斤斤计较哪位施主给的香油钱太少,敬佛不诚,佛祖必不佑,自己一个彻
彻尾的尘俗世
,有什么资格站在局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终究在无意间影响了别
,伤害了别
。
“无害”?有什么资格如此评论自己?
李道宗不知此刻李素心中的自责,犹自抹着泪道:“儿债即父母债,老夫一生不求
,想要什么径自拿刀剑去取,
儿这般模样,老夫恨不得以身代之,可是,老夫能怎么办?圣旨已下,木已成舟,不敢逆旨又不愿遵旨,老夫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使劲吸了吸鼻子,李道宗望向李素,眼中充满了乞求。
“子正贤侄,老夫多年前已知你声名,你是个有本事有办法的,从我知道你的那天起,你所遇到的任何事,陛下
给你的任何事,你都能办得漂亮利落,从献策薛延陀推恩,到收复松州之战所创震天雷,到数千壮士死守西州不失,再到晋阳平定民
,这些事老夫皆有所闻,虽比你痴长年岁,但老夫不得不说,你是老夫生平仅见的英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