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风起乎?(2/3)

过了好一会,他便试着想问正事,只是看着左右众,不好说得太过直白,几次试探,江溢都不接腔。

最后,江溢更是脆道:“若有话,不妨直说出来,我自问坦,没什么不能当面言说的,在座的也都是君子,无需避讳,你若不说,私下里再问,我也不会回答。”

张举无奈,只好委婉问询南康王局面,却不敢将陈母所言之事尽述。

可即便如此,江溢也是眉一皱,不快道:“我等皆文雅之,在此谈论文事,你拿朝堂政务过来询问,委实坏了绪,莫说我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说!”说完,衣袖一甩,送客之意毫不遮掩。

张举面露尴尬,看着几个文讥笑表,耳根通红,拱拱手,只得告辞。

等他一走,就有道:“这附庸风雅,不是真心好文,与江兄结,必是看中你家权势。”

江溢不置可否,只是举杯。

碰了个软钉子,讪讪一笑,举杯喝了一后,眼珠子一转,笑道:“说张举附庸风雅,实是他家传统,如今就有个事,不知诸位知否,与张举询问的南康王一系有关……”

话未说完,就被边上的提醒起来:“南康王乃是宗室,又掌大权,很得今上信任,不可轻言!”

赶紧道:“我如何敢议论郡王?是说那位郡王的胞弟。”

“你是说临汝县侯?”江溢终于有了反应,“他能有什么事?还是说说陆忧的新文章吧。”

却笑道:“这位君侯有一篇文章流出,这两正在一些茶肆中流传。”

江溢终于来了兴趣,道:“郑兄,我知道你最喜品评茶肆之文,亦通此道,之前几篇,就是被你遴选出来的,我等品味之后,皆有余韵,今莫非还有高论?不妨说说。”

“不敢当,”那郑生摆摆手,又拱拱手,“我不过抛砖引玉,在江兄面前,谁敢言通?何况,那位君侯的新文章,我亦未曾看过,只是听过他过去的几首诗。”

就问:“如何?”

郑生就摇道:“平平无奇。”

大失所望。

“尔等还存了期望?我说他的文章,无非因为这位君侯,一样的附庸风雅,”郑生反而笑了,“因陆忧才子的青斋之谈,这建康城正是玄奇风行之时,于是不管哪家,都想写上一二篇,却不知往往自取其辱,对这等,江兄该留个心眼啊。”

江溢只是喝酒。

郑生见之,面色如常,继续道:“不说凡俗琐事了,还是说文章吧,既然都说到了陆氏玄奇文,那在下斗胆品评一二。”

都来了兴致,问他起来。

“城中著文者众多,但皆不过尔尔,唯有三家上得台面,写出了风雅与气象。”

“哪三家?”

江溢先抢答道:“这一家,自然是城外陆君,旁是不能比的。”

“正是陆君,”郑生点点,“陆忧公子才华横溢,写的文章形神兼备,往往寥寥数字就寓意刻,其行文妙,即使平所见之小事,经他一写,旁也能听得津津有味,茶肆的说书唱曲就喜欢说他的寻常事,听着轻快,却也抓,让神。”

江溢点道:“不错,他的《青斋》还在写着,说是他写,其实也不对,陆忧只是随手写就,是他身边书童整理出来的,因此里面的文章越来越多。”

就问:“那第二位呢?”

郑生看了江溢一眼,笑而不语。

其他恍然,纷纷笑了起来。

郑生这才开:“江兄的文集也不能错过,他前阵子以归乡省亲为契机,写下诸多短篇,更是一绝,每一篇都透着灵气,尤其几篇借礼佛之事阐玄机、借物喻的文章更是妙!也很有寓意!”

江溢举杯喝了一,笑了起来,并不反驳。

又有问:“第三呢?”

这次,还是江溢先道:“自然是宫中那位了,却是不能多言了。”说到这,他忽然一转,冲着隔壁雅座内的两道,“两位,听了半天,不知可有见解?不如过来,一起探讨。”

同桌的众一听,都停下动作,循着江溢的目光看去。

目的,是隔壁桌上的两名男子,二身着道袍,一个是二十许的青年,一个还是少年模样。

那两见状,举杯微笑,但并未回应。

江溢也不坚持,摇摇,回过脸,继续与几谈,说到了建康风行的几篇文章,如陆忧的《种树》、宫中传出的《养鱼》,还有刚才提及的、出自江溢之手的《佛前》。

这时,楼下的厅堂中,发喝彩,久久不绝。

江溢疑惑,招询问。

“回禀公子,是馆中新得文曲,名《画皮》。”

江溢眯起眼睛,道:“听楼下众反应,该是不错,不如去听听。”正要与众起身,却有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