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王莽之死(1/4)

新末世里总是能追随胜利者,保全命的张竦,在尚冠里号称智叟,虽然不当官,平里却常有为官的朋友、门生前来咨询。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张竦最初以为,第五伦之所以故意闹出公投等荒唐事,不过是遮掩自己“臣君”的本质,最后在万众声中,再赦免王莽,保证双手净,赢得“仁德”的美誉。

于是在全长安都议论王莽何时会死时,张竦却能神秘地告诉邻居们,王莽恐怕会和夏桀一个下场:“流放而已。”

可他也万万没料到,第五伦竟真要处死王莽!

那天一大早,邻居就兴致勃勃地拿着布告来找他:“张翁,你却是料错了,朝廷黄纸黑字,宣布要在五月二十五,在未央宫东阙,当着长安万民的面,魏天子会顺天应民,诛伐君!”

“真……真杀啊!?”

张竦半响无言,想了三天三夜都没想明白,第五伦这么做有何利好?莫非是真顾及舆论?真把公投当真了?魏皇没那么愚蠢吧,老百姓的声音,难道不是听听就过了么!

他从朋友、弟子那得到的消息,都说皇帝心意已决,去看过王莽几次,不知聊了些什么,更机密的事也打探不到。

到了二十五这天,一宿未眠的张竦听到鸣后,就匆匆从榻上起身,心不在焉地吃了几粥,乘车出尚冠里时,天已蒙蒙亮,居住在里中的显贵们也陆续出发。

他们料定今的长安,肯定比年前腊祭还热闹,但仍小觑了这桩大事的吸引力,才走到丞相府和武库附近,就发现渐渐多了起来。随着宵禁解除,长安开门,周边听到消息的士民也从十二都们涌,从横门街、槀街、东西市汇聚到东阙之下。

东阙名为“苍龙门”,它与北阙的“玄武门”,皆是未央正门:北阙朝蛮夷戎狄,挂过从楼兰王颅,东阙则朝九州郡县。

街上是中尉执勤,把守各个街。而未央宫大门紧闭,卫尉军站满东阙城,警惕地注视着所有,五彩旗飘扬于城

再往前,东阙前广场已经堵得水泄不通,马车过不去了,只能将马解了栓好,仆扶着张竦站在车舆上,能稍稍看清上形,一群穿着黑衣的工匠,在上面安装着什么器具。

而东阙广场上黑压压的,则翘首以盼,期待午时。

有一辆马车停在张竦不远处,两兄弟锦衣站于舆上,张竦瞧那个稍矮之的模样,似是安陵班嗣,那旁边高个之,莫非就是辞了史官回乡的班彪班叔皮?

确实是班氏兄弟,班彪本来已将自己关在书斋里了,骤闻第五伦真要杀王莽,大惊之下,还是没忍住,和兄长来见证这亘古未闻的一幕。

班氏兄弟也捧着官府的布告,在那琢磨第五伦的“春秋笔法”。

班彪还是有真学问的,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许多都引用孟子‘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之言,以此为皇帝开脱,但兄长且看,这布告上,引用的,却是墨子的话!”

班嗣是藏书家,当年连桓谭都要上门求教,家中多有诸子百家之言,立刻就了然:“有问墨子,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

“墨子则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

但班嗣通的是黄老,对儒墨的理解,倒是不如班彪:“这与孟子的‘诛一夫’有何区别?”

“截然不同!”

班彪道:“于儒家而言,诛是上罚下,弑是下犯上。故而汤放桀,武王伐纣,其实都是臣弑君,孟子不肯尽信书,为弥补此漏,不承认商纣是君,而是说他是独夫!如此便不存在‘弑君’罪名,汤武乃是真天子,放诛桀纣,依然是上罚下。”

“而墨子则不然,墨子所谓诛君,只有义与不义之分,就算君依然是君,只要其滥施政,便得而诛之,而不必非圣王不可!”

一个是新的英雄帝王诛灭伪君,一个是百姓自己就能动手,这区别可大了去!

班嗣品味其中意思,自汉以来,哪怕是孟子的话,都有些离经叛道,不为汉武等君王所喜。而今第五伦竟引用了更加偏激的子墨子言,他想什么?

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莫非是皇帝不学无术所导致?”

班彪摇:“就算皇帝不通经术,身边还有王隆等辅佐代笔,绝不会犯此大错。”

兄弟二抬起,看着未央宫东阙上,匠们渐渐组装成型的东西,木框架,中间则是闪着寒光的刀刃,那似乎是一个刑具。想到祸害天下这么多年王莽老儿会死于其下,一时间群又兴奋起来。

倒是张竦看着左右亢奋的民,大热天里,只感觉浑身发冷,他现在完全猜不透,搞不懂第五伦了。

从王莽做安汉公起,张竦就作为新朝的御用文,不断地给王莽歌功颂德,虽然躲过了清算,但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