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举不举?(1/3)

张湛在长陵的“尽忠坚守”,只维持了半个晚上。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五月二十六凌晨,忙活一守城布置的张湛好容易靠在柱子上眯了一会,等他现不对劲醒来时,却现自己竟被绑了起来!

郡中诸曹在厅堂里跪成一片,满脸惭愧地告诉他:“郡君,城中响应第五伯鱼者不知凡几,里闾雄密会,动辄上百,四座城门频频有轻侠靠近,欲里应外合。郡兵被大司空抽走大半去了东方,吾等料想不能阻止今之变,反正外举事的都是本乡,想必不会危害百姓,商量过后,长陵不打长陵,索将门开了。”

他们朝张湛稽:“缚住郡君,非欲行不轨,只是张公刚烈,唯恐伤到了自己啊!”

为免张湛气到咬舌,他们还好心将他的嘴用净的布塞住。

少顷之后,兵不血刃进长陵郡府的第五霸、第八矫等,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幕。

张湛毕竟是第五伦的举主,这意味着不寻常的关系,第八矫连忙替他松绑,张湛却只瞪着一身甲胄的第五霸:“县三老,你……”

“张公。”前年因为第五伦的缘由,被官府推举为县三老的第五霸拍着自己的甲哈哈笑道:“我不是县三老,吾乃安民大将军麾下,五陵偏将军是也!”

他是觉得族中除了孙儿没一个成器的,第七彪、第八矫都名声不够,索自己来扛大旗——第五伦他祖父,是不是很响亮?也顺便过把将军的瘾。

张湛更气了:“汝祖孙二,受天子恩德颇盛,何故叛?”

第五霸是那种纵心里有点惭愧,嘴上却绝不示弱的,遂拿出恶少年无赖劲来:“伯鱼乃是实打实的功绩,击匈、平悖逆、败赤眉,一桩桩一件件,就算放在汉朝,也足以封侯为二千石,上天假王莽之手擢拔而已,有何恩德?”

这老不要脸的,张湛还欲斥责,一旁却有怒喝道:“张子孝,时至今,为何还执迷不悟!”

却是第八矫,他此刻一脸正气:“王莽虐民之,十有余载,大尹难道就视而不见?”

“那一年,泾水雍塞改道,灾民上万,然王莽以为这是土填水、新室灭匈之兆,竟不以为凶,反以为吉。张公数次求援,然朝廷视若罔闻,致使救灾不及时,上千户家流离失所。”

“这之后征匈,訾税产,徭役,修九庙,又使得无数亡,沦为猪突豨勇,张公屡屡劝诫,然王莽无一听从。”

“此等种种,害民不浅,而王莽不曾悔过罪己,何异于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而张公与先前作为新室之臣的安民大将军,皆是王莽手中之兵刃!”

“如今将军不忍再助纣为虐,反戈一击,而张公竟责怪,问他为何不继续做残民虐民之兵刃,岂不是可笑?”

一席话说得张湛愧然不已,没法再站在“忠臣”的道德高地上斥责了。

第八矫得了第五伦叮嘱:张湛一定得活着!最好还能配合,因为他是第五伦举主,身份非同一般,若张湛一时糊涂自杀给王莽殉葬,那第五伦在六尉的名望也要大打折扣。

第八矫回到县中后,亦曾得其征辟,知道对张湛这种,不能以利害关系游说,而应说之以德义。而张湛心心念念的,还是推行礼乐教化,遂道:“我知道张公一心为民,纵观邻郡之政,无如张公之用心者。但郡事反而越来越糟,盗贼频,以至于将食,何也?”

“因为王莽不听忠贞之言,只迷惑于无端改制,胡作非为。政者,正也,帝尚不正,孰能正?”

“张公的努力,犹如抱薪救火啊,大将军亦是看透这点,才赫然高举义旗,既然上不能自正,就只能以下正上!”

他字季正,说出来的话也是正气十足,第五霸在一旁听着,对老八家的小儿子颇为惊异,断了指就是不一样了啊!

张湛有所松动,但仍道:“季正用典,不要只引前半句,昔时季康子问政于孔子,还说了这样的话。”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伯鱼欲以下正上,只怕少不了杀伐,却不知,十年的苛政,尚不如一之变为害远。”

“变已经被王莽铸成,大将军之愿,乃安民而已。”

第八矫诗书水平可比第五伦强多了,笑道:“杀与不杀,难道不在张公一念之间么?君子之德风,小之德,有了伯鱼之兵,张公之德,上之风,必偃!张公颇有名望,若能下一令,则列尉郡能少多少杀戮?”

张湛被说服了,只坚持最后一点底线:“我十余年前身为汉臣,不能为汉尽忠,如今身为新臣,又不能忠于新,若再从逆,岂不成反覆小了?”

他闭上了眼:“张湛我能,愧对本郡百姓,从今以后,只是一个阶下囚,不敢再一言。印绶,在我身上,请君等自取之。”

纵王莽真是桀纣,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