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吞胡(2/4)
现匈
右部大军!”
……
韩威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汉文帝晚年,见到了年轻时的李广,但见李广作战勇猛,箭术高,狩猎时斩获最多,汉文帝非常赏识,却又感到遗憾,只道:“惜乎,子不遇时,若子生于高皇帝之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韩威过去一直觉得自己生错了时代,宣帝时傅介子、常惠、郑吉开拓西域时,他还没出生。
元帝朝陈汤、甘延寿远征绝域斩郅支单于,
悬篙街,名震天下时,他年纪还小。
韩威一生大多数时间,汉家与匈
保持和平,边塞三代无警,想立功封侯都没地方去,跟别说他家有祖训,不准做官。
但韩威只将祖父的遗言理解成“不准做汉朝的官”。
新室肇造后,年已六旬,自诩高才却郁郁不得志的他终于赶上了好时候,从军平定叛
,又扬言五千
扫平匈
,得了皇帝器重,终得将军之任,独当一面。
“戎狄豺狼,不赶尽杀绝就算了,岂能将其当成家畜来养呢?迟早会被反噬。”韩威的想法和皇帝王莽一模一样,君臣问对时一拍即合,韩威作为最铁杆的主战派,与其余
态度暧昧对比鲜明。
而今
,韩威真真迎来了他期盼已久的场景:与匈
的战争。
只是双方数量却有些悬殊,在友军无一路抵达的
况下,韩威实打实只有六千兵卒。
而早就在斗地以北游弋,现韩威孤军
后,小心翼翼围过来的匈
,加起来起码有三四万骑,这是集中了整个右部的力量来应对。
“别慌,同样悬殊的仗,卫、霍又不是没打过!”
韩威用刚强的话语掩盖心中惊恐,说起来,新朝和匈
开战十年,这还是新军第一次出塞。他们对匈
的作战经验为零,只能依靠边塞老卒
相传的办法,依靠地形扎营。
新军以辎重车为营,布阵于营外,前列士兵持戟盾,后列士兵持弓箭,忐忑地等待匈
进攻。
匈
骑从牧民浩浩
,加起来仿佛比斗地山上的
木还多,远望犹如黑云压城,他们也多是临时征召的牧民,秩序和战斗力不强,时而派出一队归来试探,被弩矢一
,丢下十数具尸体便退走。
胡虏不再急躁,只远远围着,像极了狼群在捕猎,期待猎物耗尽体力的那一刻。
韩威车垒布得不错,而士卒们没了退路,倒是没出现夺路而遁的
况,如此坚守不成问题。最大的麻烦出在食物和水上,带出塞的
粮已经只剩下五
之食,先前痛饮清泉的士卒更开始腹泻,定是匈
在水源处行了巫诅,埋
病畜尸体。
现在韩威只能寄希望于友军来援了,他开始觉得,这是更始将军的计策,是要用自己为饵,诱惑匈
大部队包围,然后新军三路随后赶到,再来一个反包围,如今便能尽歼匈
右部主力,震撼胡虏。
可等啊等,一直等了五天五夜,食物将尽,而饮水早空,掘地挖井也运气不好,一直没挖出水来,士卒朝饮露珠解渴,忍不了的已经开始杀牲畜饮血了。
而在和汉朝相处几代
后,匈
也学聪明了,除了
常派遣游骑在顺风
箭骚扰外,还派
过来用汉话招降。
来的是卢芳的兄长卢禽,他奉卢芳之命出塞后,找到了匈
句林王,做了其麾下幕僚,汇报了塞内的
况。
然后便现,匈
帐中居然有大批汉
,却是十年前从西域叛逃而来的,都自诩汉家忠臣,此刻他们中能言善辩之辈,也替匈
顺风而呼道:“诸君,听我一言!”
躲在武刚车后忍饥挨饿的正卒、羡卒们侧耳,却听对面呼喊道:“匈
与汉朝本来是兄弟,匈
过去生内
,是汉朝孝宣皇帝帮助呼韩邪单于登位,所以匈
向汉朝称臣,以示尊敬。可王莽作为汉朝的臣子,却篡夺了皇位,又擅自更改延续几代
的印信,故意羞辱单于,导致两国决裂。”
“十年前,汉朝的西域都护长史陈良、终带等
,思念汉朝,杀死了戊已校尉,带着文武官员,及眷属男
,约二千余
,来投奔匈
。大单于任命二
同为乌贲都尉,那两千余
都妥善安置,衣食无忧。”
“边境一切战祸,皆是王莽一意孤行导致,匈
只是被迫反击,如今汝等若肯降服,则能像西域都护降卒一样保全
命,生时是汉家儿郎,岂能死时成了新室叛逆!”
你别说,这一阵吆喝,韩威军心果然一
,士卒们嘀嘀咕咕商议着对面有几分实话,韩威大惊,令
立刻击鼓,掩盖住了对面的喊话。
可普通兵卒心中的骚动,却是掩不住的。
“勿要信胡虏
细之言,那陈良、终带等
,后来都被匈
送回常安,以燔烧之刑处死了,这就是投降的后果!”
王莽援引《周易》“焚如死如”之言,对这种刑罚十分着迷,逮到叛逆,多是竖起木架,一把火烧死,让他们临死前痛苦的哀嚎震慑宵小。
可这番话语并未让士卒们安心,反而更加凸显了新莽的残忍,更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