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田庄(1/2)
最难管理的反而是黄山这类。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他这个本身没什么见识,又没多大本事,叶娟买下他们一家,只是因为他会种水稻而已。
相处时间虽然不长,可从他做的几件事来看,她也能看出他担不了什么事。
做事瞻前顾后不说还胆小怕事,又极度的逞能排外。
这可能与他的成长背景及自身个有关。
他曾经是一家之主,大男子主义极强,自我感觉优越。
每当他谈论到他曾经的家,谈论到他曾经拥有的数亩土地时,他总会引以为豪。
还有他那丝毫不隐藏的浓浓乡愁,估计随时都梦想着有回到家乡的那一天。
这也难免,故土难离嘛!
不说他,就是后世通那么发达,不少
还想着荣归故里、落叶归根呢。
在这个以“齐家治国”为主的朝代,追的是兴家,求的是光宗耀祖,这些早就刻在他的脑海里,轻易抹杀不掉。
毕竟一个月前,他们家还是自由身的农户呢。
万一遇到灾年,他们首选考虑的,还是自家的得失。
如遇到险,可能跑得比她这个主子还快,指望他们她得息菜了。
他们当初为了家,迫不得已自卖自身。
等到合适的时候,比如赚了钱,他们很可能会想法设法赎身去过自己的小子。
所以万一遇到灾难,她也首选先放了他们,不然得反过来提防他们了。
因为黄山带回来的消息,是否种水稻她摇摆不定。
不种水稻吧,百斤稻种都费事的买回来了。
种水稻吧,万一是个灾年呢?白费功夫了。
如果不种,她想想又不甘心。
她并不担心水稻在此地生长不了,而是担心它的生长周期,太长了,比高粱晚了将近两个月,得半年之久。
不过只要认真种了,她相信没有天灾祸,秋季总会有收获的。
而且十亩地的高粱与十亩地的水稻产出,差别可就大了。
高粱就是丰收了,能值几个钱?
所以她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按计划来,最坏的也就是损失这一年的收成而已。
因为她被这里的米价吓到了,实在是太贵了。
普通大米,有不少碎米,颜色有点偏黄,估计是稻壳未脱
净原因,售价二十文,而品相好的白米,高达二十五文以上。
这比猪贵多了,上好的五花
也就十七八文一斤。
虽然她现在不差买米的钱,可没必要的开支还是能省则省吧,自己能种出来,何必多花冤枉钱呢?
要知道这里的物价是很低的。
普通的带壳高粱,一斤最高的也就两三文,丰收时贱卖,跌到一文也是常有的事。
可能这里的朝廷也有平抑粮价的措施,叶娟印象里,除了听说过的灾年,都是这个价。
而加工过的不带壳高粱米,得分档次,最好的等于高粱中的米了,也就七八文。
以前的老叶家,正常况下都是加工后再去卖,可以给家猪存点米糠添作饲料。
小麦要贵点,未加工的五六文,比高粱贵了一半还多。
而加工好的白面,根据出
等级,最好的也能卖个十五六文,全麦面最便宜,不过也得十文左右了。
麦子虽然价高,可没几家想种,因为它的产量实在太低了。
单看价格好像比高粱贵了一半甚至还要多点,可它的产量却只有高粱的三分之一,有时还更低。
不仅产量低,它挑还地。
必须给它肥田才能有收成,不然也多是白忙活,全是瘪穗。
而高粱却不同,只要温度适宜,阳光足够,田沟地、山脚旮旯里它都能生长。
如果不是为了税,估计没几个老农想种它,不然全家都得饿肚子了。
可没办法,这是朝廷指定的,每家有份额的,必须得种。
再说白米贵,贵的原因是此处没种,全部是从南方进来的。
当地的米并不贵,十文左右一斤。
可运到海安县的大米,卖价却高了一半还多。
因为得加上高额的力成本、运输成本,还得加上损耗,卖这价也就
有可原了。
所以为了省银子,叶娟还是想自己种出来。
她瞧这海安县,到处都是水沟,种水稻更本没问题。
可能受思维局限,南稻北麦。
也可能因为老辈思想,父辈怎么种自己也就怎么来了。
……
育种比叶娟想象中的难,她学了半天也还是云里雾里,属放弃了,还是让专业的
做专业的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