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酿三苏之文(2/2)

要阐明宋朝通过岁币外,获得的安稳并不值得称道,乃是饮鸩止渴之举,但新汉的况不同,新汉虽然内部已经显现危机,但并不衰弱,哪怕在周边战场上有了劣势,但总体上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而且也没有什么朝贡外,并未给周边部族进贡,最多只是绥靖和羁縻。”

想着想着,陈止就意识到,自己这次要写出文章,就不能遵照原本的语境,因为这样不够切合实际。

“原本的含义不用完全套用,但文章的结构和警示的意味,依旧可以留用,况且我这段时间,已经发现了很多问题,留下来的诸多遗策,更是被改的面目全非,导致朝廷在用一种非常诡异的态度,在和周边的部族流,长此以往,必有隐患!”

忽然,陈止意识到眼下是一次机会。

“是了,这次的王府晚宴,会有一定的影响力,我在这个晚宴上如果提出一个建议,或许能引起什么的重视!”

想着想着,陈止这心里又生出一个念

“当下的身份,还是多有不便,想要传个建议,都得计算一番,还是名声和地位不够,根基不稳啊,最好是尽快改变这个况。”

心里这么念叨,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思路,诸多思绪在陈止的心闪过,很快就让他借助原版《六国论》的结构,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文章思路。

这个思路,写的也是六国,但强调的不是六国的文和布满,而是聚焦在他们彼此之间政策的矛盾之处,以及由这些矛盾,延伸出来的种种弊端,最终在强秦一统中集中发出来。

不仅如此,为了贴合当今的文风,后面更是将苏轼、苏辙的《六国论》语句,也加其中。

这兄弟二的观点如何,且不多言,只是那文采就足以载史册,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更仿佛是天皇巨星一般的物,配合着新汉流行的骈文对仗,当真是璀璨夺目。

陈止只是在心中将文章勾勒出来,就已经能感受到文中所蕴含的那文思气息了。

这是一门三杰的华所在,是几千年历史中脱颖而出的瑰宝,单纯就语句本身的美感而言,就足以列为传世之作,完全可以忽视掉文章的主旨了。

不过,陈止需要的,可不单单只是语句传世,这文章的本意已经转而想要提醒朝廷,当前这种在战略层面上鄙夷蛮夷,在政策层面上摇摆不定,在具体的应对上过于妥协的离政策,是在给自己留下莫大隐患!

“到底还写不写啊!”

在陈止思量之际,周围的却越看越觉得怪,因为从他闭目开始,已经过去了一盏茶的时间,很多都显得不耐烦了,那鲜卑群中,更有一直接出声。

“急什么!”旁边,朱守倒是第一时间训斥起来,他的官威摆在那,这一开,登时就让旁捏了一把汗。

那鲜卑登时噤声。

就在这时,陈止则突然睁开眼睛,然后提笔蘸墨,而后毫不犹豫的下笔

六国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多变……

笔锋一落,一气呵成,横竖撇捺纷至而来,片刻之间,本来还洁白的纸上,已经多了几句。

墨香飘散,引得旁过去一看,还未看清文中含义,已然被那书法所惊。

“早就听闻陈止书法品,这一看当真厉害!”

“先看那慕容辛的书法,已经让意外,以为是当时一绝,现在再看陈止之书,却又发现犹有过之。”

“这书法比之慕容辛的书法,更多了一大气。”

声声赞美传扬,让一众鲜卑之色皆变。

那慕容辛更是眉一皱,目露不快。

边上就有一个鲜卑道:“这些中土汉儿最是要面皮,哪怕那陈止的字不如你,也会夸他说是比你强,这种事如何能够容忍?”

慕容辛一听,反而是镇定下来,说道:“话不能这么说,或许陈止的书法,真有独到之处,但是文章的好坏,可不光看字,否则我这篇文章一拿出来,他们就该服气了,真正的关键,还是文章的内容!这才是根本,主旨不立,就算写的天花坠,那也是白搭。”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