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八月围城与千里送牛羊(2/3)

白骆驼和八白马,也就是九白之贡,从此向满清称臣纳贡并任意差遣。

如今喀尔喀三部只是向皇太极表示互不侵犯而已,既没有上贡也没有结盟,还一边跟大明通商以获取物资。

秦川的使团带着几锅到来后,喀尔喀三部首领顿时眼热不已,上乘的品质、低廉的铁锅价格、高于张家堡的牲畜采买价,让三部毫不犹豫地决定跟秦川通商。

三部的族将牛羊马匹都赶到一块之后,便浩浩地往乌梁素海而来。

乌梁素海位于前套和后套界处,在后世未退化之前曾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周围水丰美,十分适合驻牧。

秦川把通商地点定在这,就是因为这片地方能给大量牲畜提供水源和青

这次,喀尔喀三部一共带来了六千蒙古羊,一千七百匹矮脚马和一千蒙古黄牛,还有各式皮毛三千多张,甘、黄芪、麻黄、赤芍等药不计其数。

羊的占比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秦川定的价格当中,羊的价格相对来说是最高的,一羊就能换一中锅,对蒙古来说简直就是秦川给的恩惠,所以他们这才带了这么多羊。

羊换一中锅其实也不亏,要知道如今是饥荒时期,晋陕两地一羊的价格已经从前几年的五钱白银涨到了一两三钱甚至更高。

等收到足够多的数量之后,再把价格降下去一点也是可以的。

秦川原本让商业司的邀请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和车臣汗到乌梁素海会面的,但这三个骑墙佬以身体不适或老婆生子之类的借很委婉地拒绝了他。

跟秦川通商,皇太极可能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可若是跟秦川会面,皇太极不跳脚才怪。

所以,那三个骑墙佬很聪明地选择了只通商,其他一律不谈,他们暂时只坐山观虎斗。

秦川早就料到了,所以也没失望,在萨湖待了两之后便带着一千红衣侍从往乌梁素海而去。

征兵工作勉强还算顺利,就是费水,这方面秦川帮不上什么忙,盐场那边的砖窑已经出砖了,施工队正在加班加点建溶盐池、过滤槽、蓄水池等设施,还有灶户的住房。

造风车所用的材料差不多到齐了,就差几个大轴承,那东西只有陈詹和李学境会造,而且废品率很高,所以还得等几天,但风车的其他部分已经开始着手建造了。

这些活完全可以给工业司的去弄,秦川也帮不上什么忙,他要去看看喀尔喀三部带来的那些牛羊马匹。

当他抵达乌梁素海的时候,只见那广袤的湖畔已是牛羊成群骏马嘶鸣,场面蔚为壮观。

易已经开始了,由于喀尔喀三大部中分有众多小部落,小部落中又有无数个蒙古家庭,全部都要单独易,手不足的商业司只得跟其他各司临时调些会算数的过来,又临时聘了上千民夫,在大原上一字排开摆了三十个易位,每个易位都配有马倌羊倌记账员算盘秤杆秤砣等等一应俱全。

如今,喀尔喀的族已经排成了三十条队列,以此到易位前用他们的牲畜和皮毛换铁锅。

这些当中,很大一部分连简单的算数都不会,所以带队的首领只得安排了会算数的族易位旁边替他们算账。

他们带来的牲畜和货物全部由商业司的评估定价,通常会因为一匹马被定为中马或下马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惧于关帝军的威名,在数量众多的部族首领的协调下还不至于闹出拔刀相向的场面。

整个场面很宏大,但也很混,现场负责维持秩序的关帝军怕引起争端,所以并没有进队列中,只守着各个易位,那三十条队列就只能靠喀尔喀自己的汗帐骑兵来回呼啸。

秦川的到来,让场面瞬时安静了下来,那骚包的红色披风,身后清一色红披风红盔甲枣红马的红衣侍从极其引瞩目。

直到在场的关帝军和各司官员纷纷向秦川问好之后,喀尔喀才知道,这位爷就是关帝军首领秦川。

一时间,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好奇和畏惧。

这位爷的故事早就传遍了大原,娜木钟部不愿降便被他踏营帐杀了上千,后金多尔衮和阿济格两位贝勒的一万多兵强将在托勒南山被他一举击溃,上万降卒和伤者被屠戮殆尽。

据说,托勒南山以南那片丰美的原,已经被染成了血红色,秃鹰在那片天空盘旋了几天几夜不舍得离去,在托勒南山另一侧仍能听到起伏不断的狼嚎。

有些逃散的漠南诸部族北上投奔喀尔喀三部,据他们所说,关帝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而那支火红色的骑兵则是从火山地狱来的军队,所过之处尽是鲜血和尸块。

许多不相信这些传说,直到他们亲眼见到关帝军,并亲眼见到这支火红色的军队。

与其他汉不一样,这支军队肃杀、冷酷,身上盔甲像是涂满了鲜血,他们看的眼神冷漠得像一把刀子,随时都能将的心脏挖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