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瑟瑟发抖的赵满财(1/2)
秦川和他的三百部下在一座山梁上寻个背风的山坡住了一晚。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正直小冰河时代,十一月的夜晚寒冷无比,幸好他的部下一
带了一张棉被和一张垫子,又在背风处的营地里点起几十堆篝火,倒也没什么大碍。
董梁没敢来找他麻烦,老黄派出的
倒是找来了,带来了一条消息:岚县的运粮队已于今
早晨开拨,共六百辆骡马车,由张、马、陈、范四家合兵一千二百
马随行护送,沿着狮吼峪一带进了芦芽山,不出意外的话,走的正是秦川估计的路线,穿越岢岚,从偏
关出塞。
第二天天未亮,秦川便带着三百骑沿着汾河北上,黄昏时分赶到距宁武关五里的老柳沟,刘有柱和李顶梁已经把先行翻山而来的三百
收拢齐整,正在老柳沟等待。
汇合这两
之后,秦川让
马原地休息,砍伐树木做出安营扎寨的假象,并派兵四处驱赶那几家大户尾随在后的探子。
但天色刚暗下来,他便手持百户腰牌到宁武关叩关,花了一百两银子上下打点,趁着夜色领六百
悄悄过关。
张家等几家大户的探子原本一直跟着他,见他在老柳沟安营,又见他派兵出来驱赶后,便远远跑开了。
第二天一早,探子们偷偷靠近老柳沟,发现他的六百
已凭空消失后,便急急忙忙赶回岚县报信。
此时此刻,运粮队已经过了岢岚州,到了三井镇附近,离偏
关还有两百里路,因粮车沉重,估计要走五天。
秦川已经出了宁武关,离磨儿山也有两百里路,但他轻骑急进,两天就能到达目的地,取了罗文天准备的粮
后,便可从磨儿山旁边的阻胡堡出塞,再花一天时间绕到偏
关外一带。
一切顺利的话,他会比那几家大户的运粮队早两
抵达。
两
时间已经足够了。
……
秦川出征的第三天,李学境就装好了第一台镗床。
这天,王继宗、陈詹、赵满财、严三七及孟家庄数十个铁匠,还有三百多个铁匠学徒,全都放下手
的活跑来看大管事的镗床。
这东西的结构并不复杂,基座是木制的,上面有一根磨削得光滑无比滑轨,滑轨上有三个夹子,用以固定枪管,滑轨另一
是钻
,用三个轴承套住,其中两个轴承的位置是固定的,靠近钻
一侧的轴承是活动的,枪管推过来的时候,这个轴承可以随意调整位置,既保证了钻
稳定
,又不影响
钻。
滑轨和钻
的水平线,是按大管事教的法子,给羊肠制成的水管灌水,先并拢做好记号,再两端贴在滑轨两侧,两端的水位都跟记号持平的时候,就是水平线了。
再以墨斗线上下左右打过一
墨线,以此得出钻
和枪管的
确路线。
钻
是经由熟铁千锤百炼而成,再用拌水的碳
整条裹成碳团,放进坩埚,然后把坩埚放进炉子里烧制焖熬,待到坩埚里的碳团焖烧得通红后,取出来敲开碳团,取出钻
放
水中淬火,紧接着又将钻
放在一个熟铁板上,放回炉中慢火煅烧。
用大管事的话来说,以碳团包裹放
坩埚焖熬叫渗碳处理,让钻
材质变成
钢,淬火让钻
表面变得坚硬无比,但淬火后的钻
很脆,极其容易折断,所以再放回炉中煅烧回火,提高钻
的韧
,使钻
不至于轻易折断。
李学境按照大管事的叮嘱,以不同的渗碳和回火时间,分别打制了五组钻
,共二十根,并仔细记载好每根钻
的渗碳和回火时间,淬火介质等,到时候看哪根钻
最耐用,最坚硬,就以那组数据为标准来制造钻
。
镗床上的轴承、滑轨、夹件等也经过渗碳、淬火和回火一系列热处理,增加工件的耐磨
和强度。
李学境暂时没搞联动装置,而是在钻
后面装了一个圆
,上面套皮带,暂时用
力拉动。
把镗床组装完成,并仔细测量水平线和平直度之后,李学境便在周围密密麻麻的
群围观下,把长钻
安上,一个学徒在后面拉动皮带,那杆钻
便以极其平稳的状态飞快转动起来。
周围的
们顿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就连陈詹也抚须赞叹不止,他跟孙大
在登莱造火器时,改进过直立钻床、石磨钻床、脚踏钻床等,但一直无法加强钻
的稳定
,钻枪管仍要依靠熟练工匠的经验来把控,一不小心让钻
稍微偏差一点点,一根辛苦锻制的枪管就报废了。
哪怕孙大
在锻制这一环节严格把控,枪管的合格率仍不足三成,如今大管事研制的这个镗床,由三个轴承固定住的钻
,稳定
比以前任何钻床都高,钻出来的枪管合格率必然能大大提高。
而且,以前的钻床耗费
力巨大,一般的石磨钻床和踏脚钻床至少需要两个
来
控,直立钻床更是需要至少三个
,如果大管事画的那个联动装置做出来,让一匹骡马带动几架镗床的时候,只需一个工匠把控就行了,大大节省
力,还能加快钻孔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