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包荒恭从其父命、启东语儿试探孙(1/2)
“既然爹爹拿定主意,儿唯命是从!”
既然父亲说的如此明白,做为儿子的周包荒,也就再也没有拒绝之意,而且也拒绝不了。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古代讲究孝顺,且不说孝顺原意何如,但时至今,已然历经数千年之变化,孝顺也就变成唯父命是从。
且世皆以理所当然,未有任何反对之念。
顺从者非真孝,然忤逆者,必然不孝,此世之观念。
而且父亲更是花甲之年的长辈,又是一家之主,无论从哪个方面,周包荒也无法拒绝父意。
再言之,父亲此意也是为子孙好,并非做的是让子孙无法接受之事,自是无所不从。
至于说生儿莫货帝王家,生莫
帝皇阁。
虽是如此说道,可当世之,于
儿为皇后一事,并无太大抗拒,反而热衷此事之
极多。
固然眼下国戚不比汉唐,然终归也是国戚,享受万民供奉,为何要抗拒此事?
如果谈没有经过周皙颜同意,就将她送皇宫,不尊重他
选择。
此事于古代而言,纯粹就是脱离时代,强行定义。
古代莫说子无自主终生大事之权,连男子同样如此,在婚姻大事之上,哪怕皇帝能够做主之事,也是少之又少,更何况常
?
细思一下便知,古代男结婚之龄,基本上皆在二十岁以下,这个时间段的
,涉世未
,对于甄别事物,根本没有一个良好定义,只知凭借个
懵懂好恶,来判断一件事。
对于婚姻更是一脸茫然,如何能够知道其中利弊?
家中长辈所选之,虽然可能非自己所喜,但确是家中之
,所认为的良配。
反而自己选,只会凭借个感觉,选一个自己感兴趣之
,待到结婚之后,发现一切早已非原样。
天朝如这般事多如恒河之沙,自己相恋,未几即分。
即使走到一起,不待数年,便觉当年心意之,今
如此面目可憎!
此皆种种,无法细数!
当然也非父母之择,皆为绝世良配。
万事无绝对之事,如若不能正确辩证看待,凡事一概而论,则无一事为对,或无一事为错!
朱厚熜或非周晳颜绝配,然其年龄已近及笄,即使非朱厚熜,早晚必定还是盲婚哑嫁。
如此一来,最后未必能有朱厚熜更加好。
周启东微微颔首,然后捋捋胡子,颇显慈之意,眯着眼睛说道:“你且让冢
问问晳颜有何想法没有,毕竟此事关乎她终身大事,还是慎重些,比较好!”
周启东之意,自然不是真的询问周皙颜,对做皇后一事有何想法。
毕竟一个十几岁小孩,能有什么想法?
即使有,那也只可按照大之意安排。
其意乃是试探一番,周晳颜是否有心仪之。
毕竟此事非同小可,若是皇帝选了周晳颜,突然出其已有心仪之
,这无异于给周家带来灭顶之灾。
而且国母一事,关乎社稷传承,关乎国家颜面,若不能慎重处理,后冒出一些风言风语,对于国家、皇帝,亦或周家而言,绝非什么好事。
且容易让天家面上无光。
皆是莫说富贵荣华,便是没有问罪,已然是天子仁慈,安敢望它?
眼下大明朝廷不是汉朝、宋朝,抛家弃子,跑进皇宫,最后也能当皇后、太后。
宋朝还有私生子记载,但明朝却无(《明史》记载朱祁镇不是孙皇后之子,属于错记,不能当做例子证明),足可明谓明代风气与宋代还是大有不同。
除却某些别有用心,称朱厚照非朱祐樘嫡子,或是非朱祐樘亲子以外,未有再有过皇室绯闻。
然天下对于这种诽谤皇帝的话,从来没有一个信。
哪怕是素来喜欢胡说八道,以抹黑明朝君王为乐,没有考中进士、没有当官、或者致仕文,也没有一次记载过。
由此可见,明代对于后宫纯洁,还是颇为注重,若是出现了不得笑谈,只怕莫说贤后二字,便是想要苟活亦难。
周包荒固然不善科举,然其长于事物,于父此言自然不会不知何意,遂叉手屈身行礼告别:“孩儿省得,这就唤我细君前去询问!”
周包荒如何不知此事兹事体大,非慎重则引火烧身之理?
是故其父言后,即郑重其事答复话语。
“善!”
周启东轻轻点,儿子虽然科举不行,但其余方方面面之事,则从未让其心忧,故而哪怕周包荒、周包茅眼下科举不利,但周启东也并未怪罪。
科举固然为最重之事,且一不中,则不敢有分毫懈怠,但大道三千殊途同归,并非一条道走到死。
其当年授官之后,哪怕面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