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袁宗皋伪论劝上、朱厚熜决意用严(1/3)
二甲被选上庶吉士,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忙着应付翰林院考核,更不大可能参与说话。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至于二甲没有被选上庶吉士者,则授去九卿乃至五军都督府观政,但观政进士只能观,而不能执,也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并无大用。
如果按明初规定,观政完毕,授给事中、御史、主事、中书、行、评事、太常、国子监博士,或授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
这样一来,被选科道之
,则可以为皇帝发话。
可不巧的事,自从永乐以后,对于科道选官则变得严格起来,非年龄三十至五十之间不用;非体貌端正、声音宏亮、不用;非器识远大、文学赅博、文章优瞻不用。
宣德时规定,凡新科进士,不得授予科道之职,成化时规定,凡新科进士,必历练三年方授言官,弘治时规定,举出身教官,非六年以上,且才行不够出众者,不得授予科、道重任。
如此也就意味着,这些新科进士,至少四年内,只能在地方打滚,才有可能被选做科道,替皇帝发话。
不然只能缄不言,老老实实务政,待有了足够履历,踏上高位才能说话。
向使朱厚熜可规矩,提拔一两个说话之
,但能提拔数百
?
显然这并不符合规矩,根本行不通。
如此一来,最终还是走回老路,继续用正德老臣而已。
既然如此,那何不早早这些老臣相互通联?
何须再等到那时,发现无用,再转
拉拢,白白
费时间?
然而袁宗皋一番话,却让朱厚熜不停皱眉,他对于严嵩印象实在太过不好。
“臣”二字,闻则足以让
生厌,更何况重用?
袁宗皋看出朱厚熜似有不满之色,旋即追问:“圣对臣此议,似有不同见解?”
“嗯!”
朱厚熜也没有说任何狡辩,而是点点确认自己的确不同意此议,然后再道:“夏言此
倒是可以重用,然严嵩此
,
蜜腹剑,绝非良臣之辈,故而
有疑虑!”
“圣多虑矣,孔子云:‘以貌取
,失之子羽,以言取
,失之宰予!’今陛下董领六合,牧守万民,焉能以言而取
邪?
向使严嵩果为李林甫,然昔汉高刘邦看出刘濞有反相,却未就此诛杀。反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
,岂汝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汝慎毋反。’仅此而已,何况陛下邪?
古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水流,黄河亦流。
长江之水养育无数南方生民,黄河之水亦养北方无数生民。
岂能不因水清而偏用,因水浊而偏废?此因咽废食耳。
当然,水清水浊,皆在乎陛下一心耳,若陛下有圣之资,秉持王道教化行事,严嵩有
,则可依法而处。
若有一陛下昏寐,纵使今
除去严编修,焉知来
不会有胡编修、王编修乎?
武侯曰:‘亲贤臣而远小,此先汉之盛,远贤臣而近小
,乃后汉倾颓’臣
以为然。
只是难不成先汉历代天子不用臣?后汉天子未用贤臣?非也!
是夫臣以为,严嵩忠与此时而言,并不重要,只要此时此
尚未作
犯科,则足可用之。
待后此
有不轨之举,陛下可立即弃之。能用此
与否,皆在陛下能否不为其惑。
若是陛下为其惑,非将此诛杀,则无法遏止来
此
法。若陛下不为其惑,则向使近在咫尺,
常奉驾,又能如何?
不过此皆臣愚昧之见,陛下能纳与否,皆在圣裁。”
朱厚熜听完袁宗皋之言后,陷了
的沉思当中,固然对方之言玩的是唯心那一套,但也不是没什么道理。
严嵩是不是臣并不能从他说话中得知,更需要看对方所作所为。
且严嵩历史上,确实是鼎鼎大名的臣,但并不意味着现在就是,不然为何清流一传颂其名?
再之,严嵩不
臣,与现在无关,眼下他需要的是,严嵩帮他说话,或者说是针对杨廷和。
至于严嵩真有什么不轨,立马就会在这场争斗里面消失,且不需要他动手。
且袁宗皋此番伪结论,其实有那么些道理,只要自己足够坚持,不为所惑,则就算严嵩想要蜜腹剑,也无用武之地。
比如刘备是仁义之君,其麾下则没有任何一屠城,乃至于蜀汉灭国之前,也没有一例发生。
这是整个《二十四史》唯一一个独例,哪怕是野史也没有类似记载过。
一个严于律己的将军,则会训练出一直军纪严明的队伍,也不是没有道理。
由此朱厚熜缓缓颔首:“先生一言,令我茅塞顿开,诚如先生所言,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