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文华殿谈潜邸臣、王尚书思日后路(2/2)
都未有不可。
且其为吏部尚书,可表荐二品大员,然后皇帝同意,此事变成定局。
可皇帝明显有意,将袁宗皋留在京城,且留在身边。
这便让王琼不得不思熟虑。
一则,对于自己利弊分析。
二来,看似正五品长史传从五品侍读学士是贬职,可翰林院乃清流官,明朝官员无有翰林更加清贵,是故想要非三鼎甲、庶吉士翰林者,无一不是皇帝亲自简拔。
如解缙、张璁、夏言、桂萼、霍韬等,无一不是皇帝亲自简拔,方为翰林。
是故对于袁宗皋而言,此非贬谪,乃是升迁。
三是,如果自己同意,将会受到多大非议。
本来此事是皇帝自己决定,也就不存在什么大问题,可眼下,皇帝将此烫手山芋,放在他手上。
只要今同意,则必然受到弹劾。
这件事不可不察!
不过转念一想,就算是他今不同意,难不成言官还能不弹劾?
非也!
自从正德驾崩,其便有感觉,自己恐怕无法安稳渡过今年。
是故才有此前,王琼为了结朱厚熜,才急急忙忙跑到良乡谒见,只不过吃了闭门羹而已。
如今皇帝身处橄榄枝,若其在不紧紧抓住,何以能够在言官弹劾之下安生?
今若顺从皇帝之意,来
比弹劾之时,只需伏阙请罪,请求致仕,风平
静之后,皇帝想起依然有再复之时。
如若此时不允,则必被皇帝嫉恨。
保不齐皇帝会趁着官员弹劾,然后将自己削职为民,或是戌边镇守,这对于六十岁高龄的王琼而言,可绝非善事!
而且向使自己不同意,难道此事就会如此了解?
袁宗皋就会不翰林院不成?
只怕是自己一番好意,却是无领会,还会落得个左右不讨好之地。
既然如此,自己又何不投靠陛下,混个脸熟。
只要今不死,来
必然还有再起可能。
如若今拒绝,则必然得罪天子。
毕竟天子已经给了面子,是自己狗坐轿子——不识抬举罢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