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子夜歌(2/3)
可是这些是都不知道吗?
还是说,更愿意接受这种转变的存在呢?
谢令姜跑着马,而后突然发现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凉亭,谢令姜便想要前去歇息一会儿。
谁知道那地方居然还有一个呆在那。
谢令姜愣了愣,怎么会有个似乎在这里在等待自己似的。
谢令姜有些警惕的开道:“你是谁?”
她骑在小马上,还保持着一副警惕的姿态,谁知道对面那反倒一笑:“小娘子好玲珑心窍,想来此也不会令郎君担忧了。”
谢令姜转而一项,看着对面这个郎君,相貌颇为柔,声音也是带着一种中
的感觉。
“你是个郎?为什么扮作男儿模样?”
那身穿青衫的儿郎朗声一笑,“某在会稽山有座小院子,倘若
郎需要帮助,尽管吩咐,另外,郎君有手书在此,还望
郎认真看看。”
谢令姜晃了个神,对方居然就消失不见了,一身功夫,倒是神鬼莫测。
身后谢三郎跟了上来,“长安,这会稽山你不生地不熟,可不要一个
赶路,很危险的。”
谢令姜紧紧的抓着手中的尺素,这阮遥集还在此地安排了手,只是恰恰说明,阮遥集或许真的遇到了危险了。
可是自己,可是自己年纪太小了,还有谁能够帮到阮遥集呢?
谢令姜笑着眯着眼睛,“三兄保护长安,长安跟着三兄一起骑马。”
谢泉自然乐得她跟在自己身边。
而后才慨叹道:“如今边关战事不停,长安,我是真的羡慕阮阿兄,也是真的担忧。”
谢令姜心里一堵,这还真的是担心什么来什么。
她笑眯了眼睛,似乎不以为意的开。
“边疆又怎么了?不是堂伯父在边关守着吗?”
此时她的堂伯父,镇西大将军谢尚,中宫娘娘褚蒜子的父亲正在边关守着,就在不久之前,还带回来传国玉玺。
她言语里没有提及阮遥集的存在,可是阮遥集这个名字还是时时刻刻的钻到耳朵里。
“边关传来消息,堂伯父兵败,眼下只能撤军回来,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不愿意出兵,朝野之中正在沸反盈天的争吵,有说是陛下执意迁都,所以才遭了天谴,也有
说是因为堂伯父治军无方,要拿他问罪呢?真的是一团
象,只是这些世族们都忘记了中原的故土,都忘记永嘉南渡之前我们大晋所在的地方,如今胡
盘踞中原,我晋国百姓却流离失所,真是悲哀啊!”
谢令姜心里的线索也在谢三郎谢泉的分析下渐渐明晰,是呀,怎么会忘记这一点。
堂伯父兵败,倘若不是皇后娘娘褚蒜子对于她舅舅的力保,焉知堂伯父的会不会落地。
此时陈郡谢氏正是树大招风的时候,而且因为之前迁都的时候,陛下对于三叔谢安的申斥,已然让许多世族对于陈郡谢氏抱有着亵渎之心,虽说陈郡谢氏在永嘉南渡之后强势崛起,此时俨然已经是南朝四大家族之一,可是这一次也一定会受到堂伯父兵败的影响。
“三兄也不需要太过担心,有中宫娘娘在,况且阿耶不是刚刚升任会稽内史吗?两位祖父也在,我们家大抵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是会被敲打敲打。”
谢令姜极为理智的分析让谢三郎谢泉稍稍安心,随即谢令姜又询问道:“只是为何此事牵扯到了阮阿兄身上?”
“阮阿兄是被征召回的东郡边战场,阮阿兄的父亲阮俱大将军此时生死未卜,遭到了胡的伏击,而军队似乎也因此受到不明势力的诱导,纷纷抨击阮阿兄身上的鲜卑
的血统,觉得阮阿兄的生母是胡
,更有甚者怀疑这是阮氏将军父子二
勾结敌军叛国的一场
谋,所以我心里有些担忧。”
谢令姜后背出了一身的冷汗,可是仍然竭力的保持冷静的思路,手指紧紧的抓着尺素。
“阿兄,你是如何得知这些呢?”
谢泉看了一眼远处的云雾,又看着树梢上被微风浮动的树叶。
“按理来说,我不该知道这样的军,可是临走之前在阿耶的书房里
我看到的最新送过来要转呈君上的邸报,所以我格外担心。”
谢令姜微微敛了敛神色,而后长舒了一气。
“没事,三兄,不要再说了,将此事放在心里,山
学堂设在王右军的兰亭园子里
,琅琊王氏,太原王氏,谯国桓氏子弟想来都会来此,你更要谨言慎行,上一次你得罪了桓世子桓熙,此时他应该是没有机会来了,但是你也不要掉以轻心,对于其他世家的子弟,你只需要保持一贯的礼法就可。”
谢令姜殷切的嘱咐叫谢三郎谢泉记在了心里,十分感动,忍不住开道:“长安,有时候我真的感觉你不是我的妹妹反而是我的阿姊。”
谢令姜听到这,忽然仰天大笑,而后纵马前去。
“三兄疯了不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