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奸人乱国(1/2)
通过高级指挥员的对调,从弘治向正德权力过渡的第一步算是走稳了,当然幕后推手还是秦睿。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虽然有些军队是新完成改编的,高级指挥
员的变动会影响军队士气或者是训练,但要形成一个惯例,防止军队成为高级指挥
员的私军。
正德皇帝朱厚照登基伊始,对上朝听政还蛮感兴趣的,认为自己大权在握,可以为所欲为,可当新鲜劲一过,加上上朝之时,自己一提出意见,下面的文武百官就开始这样不行,那也不是。很快朱厚照就厌烦了这种上朝听政的事。在刘瑾的撺掇之下,朱厚照竟然假扮成太监,出掖门到宫外肆意玩耍。
事很快在京城流传开来,英国张懋上书正德皇帝,说“仰惟皇上嗣位以来,
御经筵,躬亲庶政,天下喁喁望治。迩者忽闻宴闻之际,留心骑
,甚至群小杂沓,经出掖门,游观园囿,纵
逸乐,臣等闻之,不胜惊惧。”大致意思就是说皇上你刚刚继位,应该多多学习,好好治国理政,这样天下才能大治。听说你跟着一群宵小之辈,天天窜出皇宫,到处游玩,欺男霸
,大家都很怕你走上昏君之路啊。英国公这算是代表军方发出声音。
而文官集团则更加厉害,吏科给事中胡煜上书,“君值英妙之年,正力学之时,但儒师讲之时,课业未毕就有鸿鹄之思,几席研读未几,忽生逸乐之想。”这就是相当于指着正德皇帝的鼻子骂
了,意思是说,皇上你这个年纪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看你书没读多少,整天就想着逸乐了。虽然没说正德是昏君,但意思很明了了。
而首辅刘健则上书“陛下近以来,视朝太迟,免朝太多,奏事渐晚,游戏渐广。”要求皇帝收收心,不能“无单骑驰驱,出
宫禁;无频幸监局,泛舟海子;无事鹰犬弹
……”等十多条意见。
一时间朝廷中群涌涌,正德皇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与近侍商议,刘瑾提出了一个馊主意,将皇宫中北五所处,按照街市的样子,装扮成店铺,由内侍和宫
扮作百姓、伙计、老板,让正德皇帝扮作豪商或者书生,在其中取乐。
高凤作为伺候正德皇帝的老,也是历经四朝的老
,对刘瑾这个想法是不安好心,劝谏正德皇帝不要听刘瑾的意见,应当参与早朝。
但玩心很重的正德皇帝,欣然接受了这一个建议,玩了几之后,又觉得不过瘾,又模仿宫外青楼的样子,让宫
扮做青楼
子,正德皇帝进去听曲取乐,宫
们为了赢得正德皇帝的欢心,削尖了脑袋,想尽了办法,什么手段都用上了,什么
歌艳曲、天魔
舞全部上了,后宫被搞得乌烟瘴气。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皇宫之内,遍布朝臣、武勋眼线,这种荒诞的事怎么可能会保守住秘密,文臣们
棚的正义感瞬间展示出来强大的凝聚力,施压以刘健为首的内阁。刚开始刘健等
以为正德皇帝只是心血来
,没当回事,可是事
的发展超出了他们的意料,正德皇帝的作为愈发胡闹起来。
内阁五位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马文升、范少卿上书进谏正德皇帝,正德皇帝对此置若罔闻。十部的尚书、部长也上书要求皇帝诛杀刘瑾等八虎,尤其是王守仁上书更是激烈,认为刘瑾惑内廷,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王守仁之所以这么激烈,是因为他对秦睿说的那些莫名其妙的话记忆刻,在朱厚照还没登基之时,秦睿就说刘瑾此
必然祸国殃民,当时刘瑾名声不显,恶迹不张,秦睿还说刘瑾跟王守仁是宿敌。王守仁一直认为秦睿是在说胡话,没想到他的预言居然成真了。
钦天监五官监候杨源夜观星象,看到一颗流星划过紫微星,上书谏言有国。五官监候是一个正九品的官职,属于官员中的末流,很不起眼,但钦天监这个牌子却是响当当的。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衙门,因为古代的
们相信,凡是
间将要发生的灾难,上天都会通过天象的变化提前示警。钦天监专业
极强,监官都是子孙世袭,不得改从他业,凡
月、星辰、风云、气色等天象有变异,则视为上天示警,得具奏疏密报皇帝。
正德皇帝对神佛一类的笃信,所以得到杨源的上书之后,心中便起了心思。
其实刘瑾天天跟在正德皇帝身边,也知道大臣们恨不得食其、拆其骨、寝其皮,所以只能想尽各种办法来哄正德皇帝开心,作为一个幸臣,讨主子欢心是最重要的。
如果文官集团聪明一点的话,只针对刘瑾估计这件事就成了,坏就坏在文官们搞起了株连,除了要求诛杀刘瑾之外,还有张永、谷大用、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等七,将这些
称之为“八虎”,欲除之而后快。
正德皇帝刚刚继位不久,就遭遇到文臣们的宫,心里就不是很爽,但文臣们来势汹汹,誓言如果皇帝不同意,就准备伏阙请愿,这算是最严重的皇权与文官对立了。正德皇帝只能派司礼监太监陈宽、李荣、王岳到内阁,与众位内阁大臣谈判,说要将刘瑾等
送到南京居住,算是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