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最后的大都护》上映(四)(1/2)
西域有了短暂的平静。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可惜好景不长,沙陀被吐蕃利诱中计,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失守。
扬袭古率两千多残兵前往西州,而后与回纥数次出兵,意图收复庭州,皆以失败告终。
而扬袭古,最后也被回纥可汗诱杀。
消息传到郭昕耳里,郭昕第一次在麾下将士面前失声痛苦。
北庭的陷落,让安西彻底孤立无援,腹背受敌,面临吐蕃的几面围攻。
不甘坐以待毙,郭昕联络回鹘部落,内修甲兵,整军备战,多次打退吐蕃进攻的同时,在公元793年发起了一次绝地反击,收复了北庭。
在配乐《英雄的黎明》雄浑悲壮,气势恢宏的烘托下,此后几年,郭昕率领安西军和吐蕃在北庭反复拉锯,攻陷,收复,再攻陷,再收复。
常年的征战,安西军数已经不足5000,且多为老兵,极少青壮,但他们屡屡凭借地势,靠勇气和信念,挫败吐蕃。
公元803年,吐蕃再一次攻陷北庭,而这一次,安西军再也无力反击,只能退守四镇。
丢失了侧翼,安西都护府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吐蕃则趁胜追击,进攻安西都护府驻节的重镇,玆,企图一战而下。
危机时,已经年近古稀之年的郭昕,再度联合回鹘,绝地反击,扭转了局势,围歼了大敌军。
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因此又延长了五年。
……
但安西军断绝兵源和钱粮补给,甚至连兵器铠甲都残不堪,吐蕃攻陷四镇只是时间问题。
李城和参加首映式的观众,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郭昕和他麾下这些老兵的结局。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冬天。
郭昕和他的安西军,只剩下玆一城可以坚守。
五十年的征战,历经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五朝,郭昕和千余名将士们,已经垂垂老矣,满白发。
吐蕃不敢掉以轻心,调集大军,合围玆。
城墙上,已过古稀之年的郭昕,身穿残的明光铠,远眺如临大敌、渐渐围拢的敌军,唏嘘一笑。
当初从长安随他而来的那200队伍,经过五十多年的征战,只有两
还活着。
此时两站在郭昕身后,弓腰驼背,骨瘦如柴,但提刀的手依旧有力,青筋
起。
一如当年一样,只要郭昕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义无反顾的迎敌。
天空乌压压的,不知何时飘起了大雪。
郭昕回忆起当年刚到西域时的景。
那时,他和身边的袍泽正值年少,年轻力壮,身体硬朗。
而如今,已是一群白发苍苍、浑身是伤的老子了。
发花白,脸上布满皱褶,牙齿漏风的阿伊慕,提着一把菜刀,悄声来到郭昕身边,和他并肩而立,苍老的面容带着幸福的笑。
雪风吹着她耳旁枯般的碎发,除了那双清澈的眼神,再无年轻时候的美貌。
美白
,英雄迟暮。
……
黄沙,白雪,朱颜不再的美,垂垂老矣的英雄。
“这一幕拍的真美。”
李城唏嘘感叹。
荧幕上,郭昕也唏嘘感叹。
张嘴想对阿伊慕说什么,最后却沉默无言,只能对她笑笑,笑中,带着意,带着歉疚。
“将军,可愿再看小子舞一曲?”
郭昕目露回忆:“可。”
阿伊慕的舞姿已不如从前灵动优美,可郭昕看得很认真,就像回到了当初。
镜快速穿
剪辑,年轻的阿伊慕和年老的阿伊慕,逐渐在郭昕眼中混为一
。
城下,敌军严阵以待,和阿伊慕的白衣和舞姿,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然,战鼓擂响,敌军推着各种攻城器械,如水般涌向城墙。
阿伊慕依旧在舞蹈,郭昕一按刀柄,声音苍老但依旧威严:
“众将士听令,杀!”
近千白发老兵举起长缨,齐声高呼:
“杀!杀!杀!”
……
最后的战争就这么突如其来的发。
《最后的大都护(莫西)》音乐响起,南箫低沉的音色,淳厚苍茫,粗犷幽远,瞬间谱出了一曲悲歌。
茫茫大漠中,孤烟燃起,黄昏时鹰飞长空,漫天大雪飞舞。
南箫声中,孤城上,大唐的旗帜高高飘扬,白发老兵铠甲残,锋利的横刀缺
连连。
古稀之年的郭昕,手持横刀,苍老的身躯脊背依旧笔直,面对十数倍于己的敌,毫无惧色,用他不算洪亮的声音,指挥若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