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童言妙语(1/2)

给儿子洗澡这项任务一直由杨九安负责。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沈嘉洋五年岁那年,杨九安觉得差不多可以让他自己洗了,就教他洗了一次。

第二次就完全是他自己洗了,她只在浴室陪他。

沈嘉洋拿着小海绵,一边给自己搓澡一边感慨:“妈妈,洗澡好累呀!”

杨九安还没想好要回他什么,就见他一脸认真地说:“妈妈,你辛苦了。谢谢你养我。”

她一下就愣住了,一暖流自心底涌上,令她不自禁的扬起唇角。她轻轻摸了摸儿子乌黑的发,然后告诉他:“洋洋真乖,妈妈你。”

六岁,沈嘉洋进小学。

洋洋打小就外向,学后简直如鱼得水,很快就和同学打成一片,渐渐的就不再那么依赖父母。

这是好事,安亦终于摆脱了这个混世魔王,有更多的机会过二世界,也有更多的力用于创作。

杨九安重返工作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由沈老师投资的《生七年》。

生七年》是沈亦泽一直在追的纪录片,直到他穿越那年,这部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纪录片仍未结束。

原版采访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小孩,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出身上层社会,此后每隔七年,导演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

早在孕期,杨九安就听沈老师提起过这个题材,当时就很意动,两商量后决定等洋洋七岁时再开拍。

身为纪录片导演,她很乐意记录儿子的成长与变化。

原版是录一期播一期,但杨九安不打算这么做,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她担心片子播出之后,受访者会借此获取流量,成为网红。

访问类的纪录片应最大程度降低拍摄本身对受访者造成的影响,她希望忠实记录每位受访者的成长历程,而不是擅自足别生,改变他们的命运。

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到盖棺论定的那天再播出,对受访者来说,是一次生的回顾,对整个社会而言,则是一段历史时期的缩影。

很有意义,唯一的问题在于,这种播出方式赚不到钱。

好在投资是沈老师。

得知安安的想法后,沈亦泽不假思索地说:“你老公别的没有,钱管够,不必考虑成本,按你自己的想法拍就好。”

经过一年的筹备,杨九安和导演组在全国各地寻觅到十五名受访者,上中下阶层各五名,等沈嘉洋七岁那年,《生七年》的第一期正式开拍。

采访洋洋时杨九安选择了回避,将任务给副导演。

孩子们还小,尽管拍摄团队很好地隐藏了镜,部分小朋友依然很紧张,眼可见的紧张。

沈嘉洋却没这个问题,也是因为从小就被安安拍来拍去,早已司空见惯,淡定得宛如一个小大

杨九安将素材带回来给沈老师看。

【副导演问:“上学了吗?”

沈嘉洋立刻挺起胸膛,指指胸前的红领巾说:“第一批少先队员,实验小学一年级三班班长。”

“看来你在学校很受欢迎。”

“岂止是受欢迎,那是相当的受欢迎!”】

沈亦泽忍俊不禁,类似的句型他在家里常说,上行下效,不经意间就被儿子偷学了去。

【副导演接着问:“那你喜欢你的同学吗?”

“喜欢,最喜欢同学了。”

“为什么是同学?”

“因为同学有长发,穿裙子,很漂亮!”】

安亦同时捂脸。

沈嘉洋打小就生堆里凑,最喜欢跟长得好看的小姐姐、小妹妹、小阿姨玩,也不知道随谁,真就随心所欲呗?

但从某一天起,他突然只和男生玩了,练琴的时候还经常弹唱苦曲。

沈亦泽和杨九安扒着门缝偷听,只见儿子全地演唱:

“……明明就他比较温柔

也许他能给你更多

不用抉择,我会自动变朋友……”

“……给你的一直很安静

换你偶尔给的关心

明明是三个的电影

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对视一眼,既觉得好笑,又觉得事有蹊跷,但很有默契地没有直接问。

等吃完饭,一家三在公园散步的时候,杨九安才故作不经意地提起:“最近怎么没见你跟璐璐玩?”

沈嘉洋叹了一气,幽幽地说:“别提她了,我可算发现了,你们生,都不讲道理的。”

“……”

洋洋的活泼、力旺盛显然遗传自安安,而脸皮厚、能说会道则继承自沈亦泽,颇有点语不惊死不休的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