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电的实用(上)(1/2)

登州港,这里做为支援朱棣的两大港之一,汇聚了大量的物资与员,每天都有无数的车马进出,全国各地报名去美洲的,最终也会送到这里,然后集中乘船去新途岛。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杨士奇亲自带着一队来到营地,然后给他们安排好住处,并且吩咐伙夫将晚饭做的丰盛一些,毕竟这些长途跋涉来到这里,第一顿当然要让他们吃点好的,以便能让他们更快的安定下来。

等到所有都安置好后,杨士奇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的住处,这时天都快黑了,有送饭进来,杨士奇虽然没什么胃,但还是勉强吃了些,毕竟明天还有一批物资要送来,到时他有更多的事需要处理,不吃饭可不行。

晚饭过后,杨士奇又拿出一个小册子,将今天所做的事全都记录下来,这也是他多年来的习惯,每天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都会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便后查阅,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习惯,对他为官做事有极大的帮助。

写完了今天的事后,夜也已经了,杨士奇本想洗漱一下睡觉的,但是他却犹豫了一下后,伸手又从书桌上拿起一张信纸,然后略一思量在纸上写道:“母亲大,见字如晤……”

杨士奇显然是给他的母亲写信,说起来杨士奇的身世也颇为凄惨,年幼丧父,母亲不得不改嫁一位姓罗的官员,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士奇其实都是姓罗的,直到后来他成年后,才在征得母亲同意下改回了杨姓。

不过杨士奇母子的命运并没有因为改嫁而有所好转,很快罗姓的官员因罪被流放,他们母子再次落得孤苦无依的地步,为了养活杨士奇,他的母亲也吃了不少的苦,母子二的感自然也极为厚。

本来杨士奇现在在京城为官,虽然经常出京办事,但也应该把母亲接到身边供养,但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他母亲还是留在了德安那边,甚至连他的妻儿也在德安,毕竟他不在身边,只能让妻子代为照顾母亲的生活。

一想到自己不能亲自侍奉年迈的母亲,杨士奇也不禁眼角发红,笔下写的也更快了,眨眼之间就一连写满了三张信纸。

等到写完了书信后,杨士奇也长长的了舒了气,随后又将自己写的书信看了一遍,眼圈却又开始有些发红,但他却强忍着没有让眼泪流下来。

过了许久之后,杨士奇也终于平复了一下心,随后呼吸了几,随即就忽然将信纸伸到蜡烛上,点燃之后放到了火盆之中。

好不容易写成的书信在火盆中快速燃烧,透过火光,可以看到杨士奇平静的脸庞,只是眼神中还透着几分不舍。

与此同时,京城这边却在举行着一场盛事,紫禁城正门前面的广场上,一根高大的石柱被立了起来,上面固定着一个玻璃罩子,里面安放着一个巨大的灯泡。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积累后,书院那边也终于将电力的输出稳定下来,灯泡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的保障,于是在这种况下,将电力推广出去的时机也终于成熟起来。

于是李节在和朱允熥商量之后,决定把电力先应用在皇宫之中,比如眼前这个大石柱上的灯泡,其实就是一个展示质的路灯,而在皇宫内部,几个主要宫殿也安上的电灯。

不过皇宫里面的电灯外面的看不到,所以广场上的电灯也吸引了所有的目光,早在最开始动工的时候,就有不少好事的前来围观。

相比于这些外面展示出来的东西,电灯背后的东西更加重要,比如电线的铺设,以及发电机的安装等等,这些电灯的电力,其实就是设在皇城一角的一个发电机提供的,而它的动力来源自然也是蒸汽机。

其实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火车发电厂,只是这个发电厂实在太小了,只能为几个灯泡提供电力,而且大部分电力都损耗在电力的传输过去中了,消耗的燃料也不少,如果算一成本的话,就会发现电灯的消耗远比蜡烛要高得多。

但这毕竟是电力第一次出现在实用之中,所以成本什么的根本不在考虑之中,更何况现在大明国力富强,别的不说,光是皇室的收就十分丰厚,这点消耗根本不算什么。

随着一切准备完毕,这天傍晚时分,也终于失到推闸送电的时候了,为这件事,朱允熥甚至让张帖榜文,告示整个京城的百姓,要在皇城门前试验电灯。

皇城门前那根奇怪的石柱早就吸引了许多的注意,毕竟皇城门前的广场虽大,但这毕竟是皇家的地方,以前甚至不允许百姓靠近,现在倒是可以让百姓进了,但整个广场的建筑都极有规格,一般是不允许任何改动的。

现在出现了一根明显十分突兀的石柱,自然也让感觉到好奇,现在皇榜又说什么电灯,这个陌生的名字也没有几个听说过。

当然也不是所有都不知道电灯,比如求真书院的不少还是知道电灯意味着什么,甚至从发电机开始研制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书院不少的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