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瞻啊,你好皮啊!(1/2)
果然使团很快就到了,来
是御史中丞苏轼。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见到苏轼的时候,欧阳辩乐了。
“子瞻,
生何处不相逢啊,这才短短不到一月的时间,又见到你了。”
苏轼更开心,因为不仅见到了欧阳辩,还见到他许久不见的【子由】。
一顿欢天喜地兄弟
的场景之后,终于能够好好说话了。
“子瞻,怎么朝廷会派你出使呢?”
欧阳辩奇道。
苏轼一听鼻子差点就气歪了:“瞧你这话说的,我苏子瞻才华横溢、相貌堂堂,作为使者出使外国不是很正常的事
么?”
嗯……说的也是啊。
中古派使者出使他国,的确会有这方面的考虑,最好是才貌兼有,让蛮夷见识一下天朝上国卓绝的
物、华丽的文章,尤其是宋朝,对这方面更是看重,因为打不过别
嘛,自然要从文化方面进行找补了。
之前派欧阳修出使,现在派苏轼和欧阳辩出使,想必也是这样的考虑吧。
欧阳辩呵呵一笑,他说那话也没有其他的意思,就是逗逗苏轼罢了,苏辙就在旁边微笑,他早就习惯了。
倒是苏轼低声道:“不过这次还真的有一些内
,我听朋友说,这一次你这边的指派并非是朝堂,而是西夏那边的要求,至于是谁要求的,就不得而知了。”
欧阳辩顿时一惊。
如果是这样的话,事
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结合西夏国内的局势,恐怕这一趟西夏之旅不会那么轻松了。
欧阳辩苦笑道:“我能不去吗?”
苏轼呵呵一笑:“可以啊,卧床不起、告老还乡、以及我就是要抗命你来杀我啊这些招数都是可以的。”
欧阳辩斜睨苏轼:“瞻啊,你好皮啊。”
苏轼嘿嘿一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感觉你欠我许多。”
欧阳辩心中一紧:难道我抄他的诗词他竟然有感应?
苏辙笑道:“哥,醒醒,咱们从嘉佑年开始,吃季默的,喝季默的,住季默的,是咱们欠他良多。”
苏轼摇摇
:“不不,这些都不算啥,反正我总感觉他欠我很多。”
欧阳辩哈哈
笑:“是的,是的,子瞻给我的关怀,的确是季默一生都无法回报的。”
苏轼:“……”
好吧。
……
作为正使,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礼仪的培训,使团中自然有这样的
,给欧阳辩紧急培训了两天就上路了。
使团走庆灵路,一路都是水泥路,非常好走,反而从灵州到西夏都城兴庆这段路不太好走,毕竟还是黄泥路嘛。
欧阳辩来到大宋朝之后第一次出国,也是蛮新鲜的,不过除了
颇为不同,风土倒是没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庆州和兴庆太近了。
苏轼也是颇为兴奋,一路上作了不少的诗词,也一直缠着欧阳辩作词,欧阳辩百般推脱,总不好再炒嘛。
苏轼也不以为意,欧阳辩的诗词自然是极好的,但极少主动作诗词,倒是写书蛮勤快,苏轼问过欧阳辩理由,欧阳辩只是道诗词派遣
绪,然而清谈于世
无益,愿意多写一些文章教化,虽说不能开万世太平,但终究还是有所裨益。
苏轼听完颇为钦佩,就不再强求了。
经过了一段长长地黄泥路,使团终于进
兴庆,苏轼和欧阳辩面面相觑。
面前的兴庆看着是大气,但繁荣程度比起灵州来说,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好吧,的确是没法比,灵州毕竟是宋夏商业
汇之处,还有西方商
去到那里
易,兴庆这里只是作为都城,军事化、政治化程度更高,但商业就乏善可陈了。
西夏派来迎接使团的由两
带领,一个是禹藏花麻,一个是汉
,欧阳辩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此
叫景询。
作为嘉佑二年进士榜的状元,作为嘉佑二年殿试不黜落的受益者,欧阳辩自然对被西夏招揽的那么些汉
心知肚明。
嘉佑二年之所以不黜落,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落第举子投奔西夏的原因。
宋朝科举录取名额及地域分布不均,以及西夏招诱宋朝士
的政策,是产生士子弃宋归夏现象的根源所在。
而西北沿边州军士子的录取
数更不均衡,造成西北地区士
落第者
益增多,而地理位置的特殊
使得这一地区的落地士
容易达到越境奔走的目的,发生士
游离、弃宋归夏的现象。
宋夏之间战多和少,互有胜负。
与宋朝相比,西夏胜在民风彪悍、单兵素质强,但是行军打仗要考虑综合实力和战略布局。
因此,西夏方面非常重视对宋朝文
士子的招引。西夏不惜重金收罗宋朝落第士子,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直接有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