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学习多么令人愉悦(1/2)
元宵刚刚过去不久,欧阳修就和欧阳辩说朝廷已经委任包拯出知江宁府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包拯就此迁任为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知江宁府。
欧阳辩问了一下,原来还是文彦博和自家老子一起使力将包拯推上去的。
这比原来包拯出知江宁府要早上七八个月。
也就说是,今年年中包拯就有可能升任为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了。
也就是说,包拯很可能会提早疏通惠民河了,那他的西湖城项目也可以开始进实施阶段了。
西湖城项目的工期大约是两年的时间,如果今年动工,那么是可以赶在嘉佑二年之前投使用的。
嘉佑二年是三年一次的贡举,届时天下举齐聚京师,正是西湖城项目扬名的好机会。
所以,这个时机得好好把握住,毕竟投资这么大,把握越大越好。
包拯要去江宁府,欧阳辩自然要去送一送。
欧阳辩想得非常周到,给包拯夫松了一辆特制的马车,专门用来跑长途的,路途颠簸也不怕。
马车其实是花了大价钱的,但外表上却是颇为朴素,因为包拯的设不适合乘坐华丽的马车。
即便是这样,包拯也不愿意收的,在欧阳辩好说歹说的况下才勉强收下。
在路上的时候,包拯才发现这辆车到底有多么的舒适。
送走了包拯,欧阳辩开始马不停蹄的准备西湖城开工的事宜了。
西湖城份公司已经注册成功,并且在澄园里设置了办公地址,一共七十二家
东,也选出了董事会成员。
欧阳辩倒是不必事必躬亲,西湖城公司专门请了职业经理来处理
常事宜。
大的决策由董事会决定,欧阳辩负责和匠造师将图纸设计出来就可以了。
有了专业的建造师帮忙设计,欧阳辩的活就轻松多了,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把图纸给定稿了。
而沼泽地的平整挖掘,在元宵过后就开始了。
这是难得的枯水期,地基这个时候打好,该填的地方填,该挖的地方挖,这样即便是到了丰水期,还能够施工。
其实说到底还是资金充沛的原因,沼泽地每里都有几千
在那里工作,成为汴京城一景。
这可是海量的资金才能够做到的,若是单独谁一家来这事,怕是连皇帝的内库都撑不起来。
设计和大纲完成之后,剩下的事其实和欧阳辩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之后的事
他只需要有空的时候去盯一下就可以了,自然有专业的
去负责。
于是欧阳辩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每隔几天去王安石那里听课,然后领一堆的读书任务,读书做笔记,然后接受考核。
欧阳辩对此也并不反感,相反相当积极,他看得很明白,王安石教他的东西是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真本事,这个另说。
关键是,这些治国理政的理念的确是相当有趣,欧阳辩将之当成对大宋的考古来玩了,将这些和后世的得来的一些知识相互印证,也是颇为有趣的事。
欧阳辩最喜欢的就是在理解王安石教导的知识之后,和后世的知识做一个比较,进行触类旁通式的融会贯通,然后写出心得体会予王安石、欧阳修,还写书信寄给包拯。
这个事倒不是有什么功利心,只是觉得这个事
挺好玩的就是。
他又不是真的小孩子,而是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流知识和见解本身就是一件很令
愉悦的事
。
而王安石、欧阳修、包拯都是顶尖的大知识分子,他们的眼光或许局限于时代,有时候未免显得有些短见,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见解的确足够。
而和欧阳辩流的王安石欧阳修和包拯,则是震惊于欧阳辩的思路开阔。
王安石等分析问题喜欢引经据典,而欧阳辩分析问题更加注重逻辑和程序正义,这是和时下相当不同的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
当欧阳辩开始分析问题的时候,一环紧扣一环,说出来的道理让无懈可击。
关键是,在逻辑非常密的
况下,欧阳辩提出的解决方案总是超越问题本身,更加接近事
的本质。
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本领。
没有超越时代本身的见识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即便是王安石几博古通今,解决问题总能从历史上寻找到答案,但他们终究无法超越本时代并不存在的理念。
这种沟通和流,比起单纯一本国富论给他们造成的震撼是完全不同的。
国富论讨论的是商业经济,里面固然涉及到国家基础架构,但有些遮遮掩掩。
但是在这种直接沟通流的时候,欧阳辩却不需要顾忌这些问题,这几
都是值得信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