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中书右丞(1/2)
朱标跟着朱元璋就这么处理了半个多月的奏章,闲暇也会去中书省转一转,最大的感受就是风雨欲来之势。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自从胡惟庸被杨宪摆了一道后,现在藏锋敛息绝不与杨宪正面冲突,李善长最近又身体不适,中书省基本就是杨宪主事了…
 今
大概处理完政务后,朱标就起身打算跟自己老爹去用膳,却看见朱元璋靠在椅子上思虑着什么,朱标看了一眼刚想说话,就被外面的传报声打断了。 
不一会刘伯温就走了进来,向着朱元璋和朱标行礼过后问道:“不知陛下叫臣来有何吩咐?”
 朱元璋笑着让他起身:“伯温啊,你也知道善长最近身体不好,咱想着是否安排
帮他处理一下中书省的政务。” 
刘伯温躬身回道:“这官员任免自然是陛下一言而决,更何况是中书省的要职,臣岂敢多言。”
 朱元璋摆摆手:“咱要提的不是别
,就是你的学生杨宪,他的本事朝中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中书之职事关重大,所以才想问问你的意见。” 
朱标眼睛微眯,杨宪的命运早就被安排好了,无论刘伯温说什么,杨宪都是必然会上位的,否则让谁挤下李善长。
 但朱元璋却特意来问刘伯温了,这就是想看看刘伯温的表态,杨宪是浙东党的
,刘伯温是浙东领袖,也是作为制衡淮西党的重要
物,但是李善长一倒,杨宪上位,刘伯温的制衡作用就小了很多。 
 而且朱元璋和李善长有隔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刘伯温回答的不能让朱元璋满意,清算杨宪之
刘伯温也跑不掉,浙东党将会被彻底清算, 
 刘伯温跪下回答道:“臣是杨宪的老师,本应该支持,但杨宪此
有当宰相的才能,却并无当宰相的器量,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杨宪则不然。” 
朱元璋看着地上的刘伯温说道:“咱记得杨宪升调京城后就直接去你府上拜见了吧,怎么这会就要大义灭亲了。”
 刘伯温回答道:“此
升调京城后,便得意忘形,早就不把臣放在眼里了,师生之
然无存啊。杨宪此
功名之心太盛,驭民之策太狠,还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点点
说道:“如此,朕会好好考虑的,你下去吧。” 
 刘伯温就起身告退了,朱元璋笑着摇摇
念叨一句:“老
巨猾。” 
朱标在一旁笑着没有说话,以刘伯温的才智怎么可能看不出杨宪离死就差一步了。
 胡惟庸现在选择避其锋芒想必是李善长的指点,因为胡惟庸与杨宪其实都是一种
,这俩
的才
是有的,但是俩
的目光都远远不及他们各自的老师。 
 看他们的经历就知道了,俩
都是在登临绝顶之后直接狠狠的摔下了
渊,尤其是胡惟庸,明明是看着杨宪灭亡的,等他当上宰相后居然做事跟杨宪差不多。 
 不过也跟这俩
的命运已经被朱元璋制定好有关,毕竟在这个时代,皇帝的意志就是天意,天要绝你,岂有活路。 
朱元璋看了一眼儿子说道:“标儿,你去一趟中书省,就说咱升杨宪为中书右丞,辅佐李善长主持政务。”
 朱标躬身应诺,然后抬
就看朱元璋那戏虐的眼神,朱标就忍不住乐了起来,父子俩摇
笑了一会,朱标就领着刘瑾等
去往中书省。 
 朱标一路到了中书省,早就有太监提前去禀报了,除了在家休养的李善长外,杨宪胡惟庸张昶等
赶紧出来迎接, 
 等他们行完礼后,朱标侧身面南说道:“传圣上
谕,着令中书参知政事杨宪,升任中书省右丞相,辅佐李相国主持政务,钦此!” 
 所有
都先叩首表示恭听圣意。然后杨宪这个主角就感激涕零的念着:“臣杨宪领旨,臣必
忠报国不负陛下圣恩!” 
 朱标让他们起身,然后看了一眼胡惟庸,此
脸色先是一黑,然后便面色平静的向杨宪贺喜。 
朱标转回身对着杨宪说道:“杨宪,圣上对你报以期许,你莫要辜负皇恩。”
杨宪郑重的向朱标躬身说道:“臣多谢殿下教诲。”
 朱标看了一眼隐隐分成三派的中书省,然后就领着
转身走了。 
 之后的事
就不用猜了,以杨宪的
格,中书省马上就要
起来了。 
 朱标没有回御书房,而是回东宫吃了
饭,收拾一下明
他还要出城迎接凯旋的徐达和他那两个愚蠢的弟弟。 
 山西早就平了,不过因为山西
繁多,地方势力有些混
,徐达才耽误了这么久。 
 山西啊,朱标背着手走在皇宫之中,身后浩浩
的跟着几十
。 
 经过元末战
中原地区已经是十室九空,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更是
烟稀少,而山西却不同,有王保保坐镇,加上哪里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正好山西又碰到了风调雨顺,百姓算是安居乐业,所以有不少中原百姓都逃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