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九章 闲差(2/3)
理说是掌印曹……”
不知道的还以为掌大印有多威风,但其实就是把印章收拾好,回
有什么事拿出来把大印盖上去便可,做不了主。
杨云听到这里,觉得御史台结构简单,横来竖去就那么几个
,还搞成两套班子分别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再加上差事很多时候需要在外面跑,衙门近乎于空衙。
“那好,我先应了差,了解下具体经手的事务,最好能跟同僚见上一面,把差事落实,以后我按部就班来点卯便是。”
杨云微微一笑,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权责了解清楚,他不是走正经科举出仕的,一当官就是侍御史这样的高官,肯定会引来诸多敌视,表现得太过活跃,会被
误会要揽权,还不如暂时当个咸鱼,默默观察一番。
唐朝科举考取进士后并不能立即做官,需要通过礼部和吏部铨选,才会授予官职,而且多是出任京畿县尉或州地佐官,少部分到秘书省正字,任校书郎或著书郎,需要在基层打磨多年才能得到提拔。
根据不成文的规定,御史台的官员大多需要经历郡县,然后唯一进
御史台的途径是迁任监察御史,然后从主簿熬到殿中侍御史,接下来才是侍御史,级别整整差了三级,其中起码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光
打磨资历,所以杨云不遭
嫉妒是不可能的事
。
此后张明业请杨云到里面喝茶,看看是否有同僚前来应卯,同时找来裁缝为杨云量尺寸,订做官服。
……
……
职履新第一天,杨云感觉有些无聊。
辰时到的御史台,直至正午时分也没见有旁的同僚来,张明业想请杨云吃饭,也为他拒绝。
发现当天大概率见不到其他同僚后,杨云跟张明业打了招呼,借
下午有事便准备溜号。
“杨国舅,您明早来最好,到时会有
送案牍,到时候您顺便也接收一下,与几名同僚一起查阅。”
张明业的意思,来
御史台有要紧事,基本上所有官员都会来。
可杨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托词,有没有他并无多大区别。
杨云离开御史台后琢磨:“看来李隆基安排我出任这差事不是随
来,而是知道这个位置谁都能
,级别不低,还有监察百官的权力,方便朝臣
结,等于是给了我一个既轻省又有油水的优差。”
杨云刚要往端门走,只见几名官员从端门过来。
御史台处于洛阳宫城外城,这里出
的要么是官差和宫廷侍卫,要么就是官吏,杨云这样穿便装的
相当少见。
杨云隐约见到张九龄的身影。
此时张九龄正同两名官员往应天门走去,似要进宫找李隆基说事,见张九龄没留意到自己,杨云也没主动上前去打招呼,很快两
的距离便拉远了。
“皇帝不是在闭关么?想来现在还在小黑屋参悟道法,应该不会得传召,那就是想自行前去请见,碰壁也就不稀奇了。张九龄在为官方面,终归没有李林甫那么懂得灵活变通啊。”
……
……
杨云没回家,先去了醉仙楼,让后厨做了简单的饭菜,在二楼雅间用餐。
当天醉仙楼仍旧非常热闹,之前基本是普通富户、客商前来用餐,现在达官显贵明显多了起来,主要因为杨云已贵为国舅,醉仙楼也就从一个平民就餐的店铺,突然提升了品味,普通
不太敢踏进门来。
杨云吃过饭,从楼上下来,马上被
认出,过来行礼打招呼的络绎不绝。
杨云并不认识这些
,简单招呼,从醉仙楼回到家,此时院子里非常热闹,杨云进来才发现
仆被送了过来,院子里一帮
孩不知道该如何安排。
“师傅,突然来这么多
,不知该如何处置,就算打杂……也用不上这么多,况且也没那么多屋子给他们住。”
吴元在
孩中算是有见识的,可在面对如此境况时也显得手足无措。
杨云马上让吴元把所有
仆召集起来。
一共有二十二
之多,其中
婢十四
,家丁八
,加上之前从漕帮找来的护院,杨云家里一下子有了四十来号家仆。
这些
不用说,都要杨云养,到了府上,既要做事,也要张
吃饭,每月还要给一些俸禄让他们养家糊
……
杨云突然觉得,有了地位紧随着会出现更多麻烦,该给自己找个管家,一方面管理家庭开支,另一方面就是管理这些新增
。
“米家那边还没租好院子吗……不行,得去找何五六,让他来做这些琐碎的事
。”杨云觉得现在再让何五六管理醉仙楼,会让自家院子陷
麻烦,不如把醉仙楼的差事
给掌柜,何五六正式升任杨府管家。
等护院把何五六叫来,杨云把事向何五六一说,何五六一脸欣然:“不就是安排他们办事么?好说,好说。”
何五六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过去把八个家丁叫到一边,而后看了看那些
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