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好消息(1/2)
叮铃铃——
一阵电话铃声响起。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喂,你好,这里是大风玩具厂。”
“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哦,请问你是那位?”
“好,我帮你问问,请稍等。”
马卿卿放下电话,抬看向此时翘着二郎腿,坐在老板椅上,上演葛优瘫的陈大老板,“老板,有位姓李的小姐找你。”
“姓李?”陈逸嘴里念叨了一下,随即神一震,噌的一下,从老板椅上站起来,连忙问道:“是叫李薇娅吗?”
马卿卿被陈逸的反应吓了一跳,摇道:“对方没说,只说了是利小姐的朋友。”
陈逸一听,就知道是李薇娅准没错了,也不管马卿卿什么表,走到她的办公桌旁,直接抢过对方手中的电话筒,对着话筒道:“喂,薇薇,是你吗?”
“我一猜就知道是你,你那边是不是有消息了?”
“真的,那太好了。”
“呃,你说,我听着。”
“明天吗?”
“东亚银行,中环德辅道中10号是吧?”
“行,没问题,明天上午十点我准时到那里。”
“好,明天事成了,我请你吃饭。”
“没问题,地点你决定。”
“那好,明天见,拜拜。”
挂掉电话,陈逸高兴的有些找不着北。
今天还真是双喜临门,万代的合作敲定了,几百万的货款,隔明就能收到,现在李薇娅这边也有消息了,虽然不敢说百分之百,但是只要明天他表现好点,应该问题不大。
他又不是去骗钱财,而是给
送钱上门。
说实在话,要不是他现在根基太浅,没有什么脉关系,再加上利家还没有真正把他当
婿扶持(毕竟他跟利文慧还没有结婚),他也不会想着把李薇娅拉上船,借助对方背后的家族势力进军制衣业。
制衣业的水,可是的很,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收集制衣业相关的资料。
跟香江房地产一样,香江房地产都集中在少数大佬和财团手中,香江的成衣出配额,都集中在少数的大型制衣厂商手里。
瞧瞧涉足房地产的都是些什么,没有点背景,贸贸然进
,还不得被
连皮带骨给吞了。
制衣业作为香江制造业的支柱产业,每年占据出份额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可以说是香江制造业命脉也不为过。
别以为香江大大小小的裁缝铺很多,服装店遍地,就认为制衣业好进。
实际上,制衣业这块蛋糕,早已经被英资、印资以及华资三家瓜分净了。
你开个裁缝铺,在香江本土开几家服装店,没有会在意,开多少都是你自个的本事。
但是出,抱歉,你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
太轻了,小心被大风刮走。
香江这地方,靠海,风大,一不小心掉海里,捞都没地方捞去。
香江成成衣出配额,是有明确规定的,不要以为只有英资和华资两家瓜分,作为英国
的狗腿子,阿三哥也是有份额的。
在六十年代以前,香江成衣出根本没有华商什么事,华
厂商只能负责生产,至于生产出来的衣服,因为没有出
配额,所以只能把衣服卖给英国出
商以及印度出
商。
最辛苦的活,赚最少的钱,说的就是那个年代的华商,不跟英国老板混,就没有出
之
,这真不是开玩笑的。
一直到六十年代初期,随着香江经济发展,华商开始纷纷联合起来,成立各行各业的商会,向香江总督府力争权益,才有了七八十年代华资和英资激烈碰撞的场面。
至于华资压过英资、取代英资,是在八四年中英联合通告,香江回归不可逆转后,英资因为对香江前景不乐观,主动撤离,才有了华资全面接收英资留下的产业,进而后面香江大家族垄断香江各行各业的况。
一个出配额,让香江大大小小的制衣厂商联合在了一起,多年下来,控制商会的自然而然成了那些大制衣厂商。
陈逸想要进制衣业,早早晚晚要面对那些
,不可避免的会与那些
产生利益冲突。
同行是冤家,有时候冤家还算是轻的。
断钱财,如杀
父母,冤家跟仇敌,意思其实相差不大,就看到时候陈逸吃相如何了。
如果太难看,那么以他小胳膊小腿的,随便一个大佬站出来,只需要用一招,就能整死他。
他设计的衣服再好看,卖的再好,别拦不住,也站不住脚,但是背地里,却可以在原材料上动手脚。
像陈先生这种,一没背景,二没脉关系,一旦原材料被掐断,那就完犊子了。
没有原材料,他生产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