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儒道之争,横贯大汉四百年(1/2)
这个神棍就是于吉。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是个有梦想的
,啊不,是个有梦想的大忽悠。
作为道家的簇拥者,他像是一个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业务员一样,在大汉的每一寸土地上推广《太平清领书》。
他的梦想是让道家学生,再一次,辉煌的站起来!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汉王朝横跨四百多年的儒道之争。
大汉统治初年,吸取秦代
力改革引发反弹而亡的教训,加上民生凋敝,于是将道家延伸的黄老无为思想作为治国方针。
怎奈,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以儒术缘饰法治,“霸王道杂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这时候开始,儒家渐渐的成为了新的官方意识形态…
道家的拥簇者自然不甘心。
上面走不通,那就走下面。
酝酿黄老之术的齐地一个叫甘忠的
写了道书《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一共十二卷,广为流传。
蜀之地,张道陵创立了正一道,教化
心…
反观这段时间,儒家的
子越发的不好过,天灾
祸不断,象征着不详的
食每隔一年总会上演,按照董仲舒“天
感应”的学说,皇帝真是要罪该万死了。
而这个时候,恰恰是道家抢班夺权的最好时机!
皇帝依旧不信任道家,那也无妨,百姓信任也行呀!
何况有《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基础,有
蜀之地正一道(五斗米教)的推波助澜,道家扎根多年,蠢蠢欲动…
作为道学第一大忽悠的于吉,他亲自改编的这本《太平清领书》,就是在《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基础上彻底黑化。
他宣扬洪水将出、末世将至,继而给百姓勾勒出一副有别于汉朝的另一番图景。
当然,他还需要找到一个有识之士,揭竿而起,一举推翻汉王朝的统治。
于吉
谙道学,他掐指一算,今
,在这钜鹿县的茶摊,这个时辰,必定会遇到黄天派下来的使者,大贤良师!
而面前这个傻里傻气,长的无比搞笑的邢道荣?
难道是他?
于吉内心中是拒绝的,可这茶摊上只有他一个呀。
故而,于吉前去试他一试。
可惜,对于这种夹带私货的忽悠,邢道荣压根不搭理…
“滚一边儿去!”
邢道荣招招手,怒目圆瞪,很搞笑的一张面颊愣是挤出了几抹凶色!
“你不信我?不信黄天?”于吉凝眉…
“你脑子被驴踢了吧?”邢道荣懒得跟他废话,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徐徐而出,又一次步
了青楼红馆。
跟个牛鼻子老道士有什么好聊的?
还特喵的,洪水将出,末世将至,捏特娘的是太上老君哪?啥都知道?脑子进水了吧?
这…
于吉有点懵。
却在这时。“这位道长。”
一个声音猛地传来…
于吉回
一看,是一个书生,也不知何时他进
了这茶摊…“在下张角,道长这本《太平清领书》可否借我一看。”
咻…
于吉一愣,难道黄天派下来的使者,钦点的大贤良师,就是眼前的这个落魄书生?
……
……
洛阳郊外。
汉庭一万余骑兵拔营出征。
皇甫嵩坐镇中军,潘凤身为先锋将,威风凛凛,天子刘宏亲自送行,可见对此战的重视程度!
这一战,大汉要一雪五年前的耻辱,要横扫鲜卑,恢复西域风采的!
太学为此特地放了学子们一天假,让他们去送三军出征。
曹铄没有去,他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
所谓兵马未动粮
先行的道理曹铄还是清楚的。
身为后勤总长的老爹曹
,定然在几天前就提前出征了。
这送行?去了也白去,何况,曹铄可不愿意感受这依依惜别的场景,俗话说的话,现在的别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团聚嘛!
三军出征,“哒哒哒”的马蹄声,响彻整个洛阳大地。
有些吵闹。
曹铄却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待在屋里,像是陷
了沉思…
之前的计划,尽管有一丢丢的纰漏,总算是大差不差都做到了。
曹家避免了灾祸,曹嵩官复原职、重掌大权,曹节在与张让的宫斗中稳居上风,老爹曹
也身居高位,出征雁门,打怪升级,去经受战场的淬炼。
一时半会儿,有关老爹的养成计划,告一段落。
那么,曹铄或者说曹家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呢?
曹铄正在细细的盘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