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要练小号的张不衣(1/2)
王不饿的话没有丝毫的虚言。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越是活在这个时代的,就越是能体会到秦始皇的高瞻远瞩。
唯一的遗憾就是,他的野心太大了,也有些太过于急功近利了。
有些事,并不是一代
就能完成的。
民族的大一统,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不是说你做了什么事,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目标的。
同样,民族的大一统,也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的。
秦朝做这件事,本来就是难度拉到最高的,所以在具体的
作上面,就更需要耐心了。
可偏偏,秦始皇在这上面的耐心并不是特别好。
反倒是秦亡之后,王不饿的汉朝做这件事比较顺畅了一些,而百姓对于汉朝的抵抗,也没有秦朝那么强烈。
换句话说,百姓对于汉朝的认可度,要比对秦朝更强烈。
而原因同样很简单,汉朝一不属于旧敌,二执行了各种让百姓认可的政策,百姓都享受到了实惠,并没有觉得自己在这个国家中就是低一等。
你怎么看待他们的,他们就是怎么看待你的,这就是王不饿的执政方针。
古往今来,开国伊始,在选择第二代皇帝的时候。
所有的君主都会遵循一个惯例,那就是第二代君主,都下意识的选择比较文静一些的。
当然也有例外,但那只是特殊况下的产物。
而这么做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经历了开国战争,对于国家的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打击。
所以需要第二代皇帝的文治来帮助国家恢复。
而这个惯例也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开国期间,往往一个皇帝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下一个皇帝必然会倾向于文静类型的,除非真的挑不出了。
若是每一代皇帝都这么能折腾,那么这个国家也是长久不了的。
“过完年后,你便去荥阳县学吧,朕给你一年的时间,从荥阳县学毕业,考洛阳郡学,期间也不要只顾着学习,多去下面走一走,多跟同窗进行
流。”王不饿直接说道。
“陛下,邦儿才八岁,让他自己去荥阳是不是太早了一些?”听着王不饿的安排,陈卫有些急了。
“百姓家八岁的孩子已经能下地活了,还能照看弟弟妹妹,不说能撑起一个家,起码很多事
已经知道该怎么
了,连寻常百姓的孩子都能做到,朕的儿子为什么做不到?”王不饿不由得反驳道。
以王邦的知识储备,一年从县学毕业并不是什么难事。
就算现在让他去考试,他也能毕业的。
这一年的时间,其实王不饿是希望他能多走一走,多跟同窗流,了解一下民间疾苦的。
八岁,看似很小,但是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个小大了。
这个年纪的孩子,在这个年代已经很懂事了,甚至是有自己的思想了,虽然还不太成熟,甚至是显的有些幼稚。
但现在这个年纪,正好是建立一个格的大好时机。
一旦错过了,后面想要建立,那就更难了,而且基本上也是治标不治本的结果。
“这一年不准露你的真实身份,若是有
问起就说是荥阳侯的子侄!”王不饿随手给王邦安排了一个新的身份。
荥阳侯张不衣肯定是不会拒绝的,虽然自己是皇帝,但是真要论起来的话,王邦自称张不衣的子侄也是没毛病的。
毕竟张不衣跟王不饿俩是光着
一起长大的,后来又在一起服役,一起反抗秦朝,一起建立了这份基业。
虽然张不衣划水划的有些多,但是在他自己的职位上,也是做得战战兢兢,让挑不出什么毛病的。
皇子下乡,就算再怎么低调,也不可能自称普通的。
首先安全方面是必须要得到保证的,一个普通身边怎么带着那么多的护卫?
下去体验生活,体验民间疾苦,不是真的让他跟个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一样生活的。
仅仅只是让他知道最真实的况,将来以后不至于被某些
的言语蒙蔽了双眼的。
像汉宣帝刘询那样彻彻底底的放养,以现在的条件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
两者所处的环境就不一样,刘询当年也只是空有身份,而没有任何的实权,甚至连皇曾孙的待遇都享受不到。
在他登基之前,压根就没敢想他会成为皇帝,所以,他在流落民间的时候,安全自然不是什么问题,压根就不会有
去威胁他。
……
年后,被王不饿强行放假了几天的张不衣终于重回岗位。
这个年对他来说过不过没啥区别,家就在这里,亲也都在这里,因为工作
质的原因,不说天天都能见到,反正每隔一两天就能见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