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再归来,又是何时?(2/3)
的,其主要
力又放在了北边的匈
。
现在大汉最西边的边陲之地便是金城(兰州),距离乌孙,差不多有五千里那么远。
远征军……
何其难也?
“陆使,这是好事啊,怎么瞧您如此不高兴呢?”薛拓有些摸不着脑。
大宛已经被乌孙和兹联合给
掉了,虽然从阿陀力那里搞到了不足百匹大宛马,但是这批被
掉的大宛骑兵又被他们缴获了上千匹大宛马。
这个数量已经足够多了。
而乌孙和兹又决定了出使大汉,各自派出了千
规模的使团,这其中各自派了六百士兵护卫。
加上汉军,差不多是两千规模的战斗力量了。
而两千的战斗力量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除了大自然以外,已经没有能够对他们产生任何的威胁了。
“西域这地方,大有可为!只是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了……”陆贾回望了眼身后,说出一句令
迷茫的话来。
“陆使,您还不到四十呢,就算朝廷准备十年,您也不过四十多岁而已,正值壮年呢!”薛拓迷迷糊糊的劝说着。
陆贾笑了笑,没有回答薛拓的这个问题。
是啊,自己还年轻。
可是十年后,陛下又会不会让自己回来呢?
十年后,自己带的这些也都成长起来了。
十年后,谁又知道,十年的时间,大汉又是否能准备好呢?
出兵西域,大汉就必须要想办法缩短补给的路程。
而且必须要控制河西走廊,获得一个稳定的出关。
而不控制河西走廊,东来的西去的,都会遭受到来自南北地区的威胁,这将会是一条极其不稳定的通道。
大汉需要在这里经营,需要在这里建设。
十年?
谁又敢肯定?
也许,这一走,再回来,就是二十年后了……
陆贾的这个猜测也并非没有依据,因为二十年后,将会是大汉的
发高峰期。
第一波会在十五年后左右出现,但这个时候尚不稳定,真正能稳定下来的,差不多就是十八九年后的事了。
……
就在陆贾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返西域的时候。
遥远的洛阳,王不饿也同样在疼着。
大汉的数量太少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汉基本上消灭了所有的隐户。
虽然让大汉的账面数
增,但再怎么
增,全国上下,男
老幼加起来也不到两千万
。
不到两千万,这又是个什么概念?
放在后世,他就是一个首都容纳的数量而已。
将这两千万分摊在整个大汉,
数量还是很紧张的。
现在摆在王不饿面前的,压根就没有地不够用的烦恼。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上书的内容,无一不是今年新开垦了多少亩官田,预计明年能开垦多少亩。
皇帝统计,打算重新划分各地
数量的消息是瞒不住的。
于是乎,无一例外的,各地上书的内容中,到处都在透漏着一个意思,那就是我这里到处都是荒地,就是数量不够用,根本开发不出来。
而对于既然不够用,却还能保证官田的开发呈现增长局势的功劳,则是完全归功于骡子和农具的投
使用上面了。
“这宋轶还真是越来越了,好的没学会,臭毛病倒是学的挺快!”看完颍川郡守宋轶上书的内容,王不饿气的很想揍他一顿。
作为最早跟着王不饿起家的老功臣,虽然能力尚显不足,但王不饿还是没有亏待了他。
后期在军事上面逐渐的弃用了他,但却将他安置在了东郡郡守的位置上,去年初调任颍川郡任郡守。
虽然任期内没什么太大的亮点,但也算是中规中矩。
而颍川郡作为大汉的大郡,这两年的新增
趋势很让
喜欢。
结果没想到,这宋轶也学会了那帮,上书哭‘穷’。
“陛下,这事其实也不能怪宋郡守,各郡的况都差不多,颍川郡虽然是
大郡,但目前的
数量依旧不能满足本郡所需……”萧何无奈的劝阻着。
陛下简直着了迷了一样,到处统计,然后好大笔一划,各郡都得给我出
。
出的要去哪,萧何当然知道,他也是赞成的。
但是咋说呢?
赞成归赞成,并不代表他实际上就容易作了啊。
“朕为何去年调任宋轶去任颍川郡守?”王不饿直勾勾的看着萧何问道。
萧何与王不饿对视了眼,他当然知道为什么调宋轶去颍川。
因为他是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