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五弦颈后拨,翻作惊鸿舞(下)(2/2)

到异动的东宫卫率、已从三叠屏风后闪出,护持在他周身。

闻声涌大殿的宿卫、乌泱泱总有二三十,将柳晓暮团团围住。刀戟相向、劲弩上弦,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就地格杀。

西平郡王哥舒曜早已抽出腰间横刀,语气森然道:“何方妖!竟敢独闯太子盛筵,还不束手伏诛?好留你个全尸!”

李长源一改云淡风轻的气质,双眉紧锁、显然已认出眼前之。然而心中却无半分担忧、只是颇为疑惑:她来这里作什么?又为何要趟这浑水?

柳晓暮嗤笑道:“哥舒家的小辈,倒是慧眼识珠。姑姑我便是妖、你又能如何?就凭这些铜烂铁、酒囊饭袋,连吐蕃都敌不过,也敢在姑姑面前叫嚣?”

哥舒曜顿时面沉如水、似被戳到痛处,心中怒无以复加!

正要下令围杀此,却听太子李适淡笑道:“都住手,退下吧!侠若欲伤我,早便出手了、何须等到现在?”

哥舒曜心中虽然不忿、却也不敢违拗,收刀鞘,重新坐回腰凳。河南尹萧璟则挥退众宿卫,以眼神暗示他们围住望春宫,不要轻易放此离开。

太子李适接着道:“侠必是眼见不平、方才出手,可见大义凛然。萧大,还请先将田驸马送去医治,此事虽由他起、但侠已作惩戒,便不究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萧璟闻言,拱手应下。

田华兀自捧着血流如注的右手、额上冷汗涔涔,一脸怨毒地盯着柳晓暮。然而疼痛也令他清醒,知道当务之急、乃是治伤,便在婢搀扶下,狼狈出了大殿。

柳晓暮秀眉微扬、冷嘲道:“好一手‘避重就轻’,小太子倒有几分手腕。只是这天竺舞伎虽然绝妙,在你眼中、怕也只是件玩物吧?”

太子李适初见此,便惊为天,一番思虑权衡后、便起了招抚之心:“侠言重。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我盛朝却之如一。怎会因此伎是外邦子、便轻视侮慢?侠大可放心,今夜得观惊鸿舞、又见‘反弹琵琶’神技,我与在座诸公,必保此伎无恙。”

柳晓暮颔首:“希望你言而有信。不然,本姑姑不介意大开杀戒,顺便嘛!叫当朝皇帝另立储君……”

萧璟、哥舒曜与一众宾客闻言、尽皆变色,纷纷开始斥责她大言不惭、以下犯上、罪同谋逆……然而嘴炮震天响,却无一胆敢上前。

太子李适缓缓起身、双掌下压,殿内诸公才稍稍安静下来。他淡淡道:“侠既有绝世之能,何不归附朝廷?在座衮衮诸公,义愤填膺,皆是为盛朝礼法、仗义执言。我虽为太子,却也须从善如流。若侠肯幕我东宫,我必保侠及族富贵荣华、安枕无忧。不知意下如何?”

柳晓暮双唇微抿、冷漠扫视殿内众,胸中元之气微转,吐字如枪:“聒、噪!”

宛如无形有质的波纹,迅速蔓延开去!众如遭雷击、强烈的心悸和气闷之感从喉间涌来,斥责之声戛然而止。

一些体质稍弱的白发宾客,竟当场昏死过去,身躯健硕如哥舒曜者,也觉昏脑涨、烦闷欲呕,脑中意念难以自持。

李长源在她展唇刹那、已觉不妙,忙运转周天,将体内阳元之气尽数调出,在上、中两处丹田急速流转,护住意念和心脉。同时右臂挥出、抵在太子李适后心,分出大半阳元之气、度他体内,为他挡下一半声攻击。

饶是如此,太子李拓也只觉得此简短两个字,竟如百斤巨石压在胸。有那么两息时间,他眼前模糊、呼吸滞涩,竟提不起半分相抗之心。而护在他四周的东宫卫率,早已东倒西歪、委顿在地,此时怕是连黄小儿,都能一刀一个、将他们解决。

李长源看着满殿狼藉的样子,不禁苦笑地望向柳晓暮。柳晓暮欲言又止、冲他嫣然一笑,身体便化作淡红虚影,很快消失不见。

杨朝夕伏在横梁上,耳中微痛,先天、后天二气已自动流向上丹田,将这余波抵消。心中惊异,却并不比殿内众少。

自认识柳晓暮以来,杨朝夕从未见她认真出手,只是粗略知道她道行高、喜怒无常,身法鬼神莫测。

得见她小露身手、震服一众土瓦狗,不禁慨叹:原来她一身道功、竟已恐怖如斯!

正这般想着,柳晓暮那温婉空灵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小道士,咱们走!”

未及反应,杨朝夕便觉身体腾空、脚下生风,又是半息,身体便闪出大殿。

(本章完)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